鞏辰(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六中學山東棗莊277100)
?
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思考
鞏辰
(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六中學山東棗莊277100)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和老師只是重視學生教學目標的完成,往往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新課標的頒布,為當前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因此,本文結合實際情況,針對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利用現狀,就如何做好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展開論述,同時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教學思考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要培養和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表達信息能力,能夠有效開展合作學習,解決實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1]
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信息處理交流和實踐技術能力,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
1.知識技能方面
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設置過程中,要讓學生真正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何獲取常用的信息計劃,明確信息技術加工、獲取和管理的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提高自身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能力。[2]
2.過程與方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日常生活中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的解決的問題進行歸納。在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信息采集、儲存和管理的教學,幫助學生能夠有計劃的解決問題,熟練的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結合其他學科,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信息作品。另外,要保證學生能夠對自己和其他學生的過程進行合理的評價,歸納出自己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方法。[3]
3.情感和態度方面
為了保證學生能夠認真學習信息技術,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積極學習信息技術的態度,能夠正確的認識信息技術發展進步以及對人們生活和生產帶來的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額教育,在學習和利用信息技術中,要遵守國家相關法律,健康的使用信息技術。[4]
根據新課標的標準,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要保證科學性和多樣性,保證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在實際過程中,新課標把信息技術課程分為必修和選秀兩大部分,共有六個模塊,必修的部分主要包括信息技術基礎,是提高學生信息修養的重要基礎,要求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體驗和人事信息技術的內涵和形態。其中選修部分包括“算法與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應用”、“網絡技術應用”、“數據管理技術”和“人工智能初步”五個模塊,這一部分強調學生學生要構建技術能力和人文素養。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教學理念較為落后,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下面就針對信息技術改革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展開論述。
1.課時安排較少
在有的學校,信息技術課程課時較少,一般有1到2個課時,很多學生基礎較差,很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另外,根據實際教學的情況,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收獲較少,對課程滿意程度不到,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教師的講解,自主練習時間較少。
2.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根據實際調查的結果,很多學生希望教師能夠減少課上講解時間,尤其是不喜歡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比較差。因此,信息技術教師要對當前的教學模式和方式進行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表現,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對教學方式進行改變。
3.學習動機不純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網絡游戲、視頻和音樂等感興趣。甚至有的學生對游戲的渴望超出了知識的需要,導致自身的信息技術基礎較差,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換一種角度來講,雖然電腦游戲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但是如果學生沉溺游戲,就會對學生的身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游戲問題,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
為了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技術信息素養。作為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在生活實際中,很多學生都喜歡新鮮、活潑的事物,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認為驅動的方法進行教學,采用問題、探索、討論的教學模式,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分解,把學生的學習任務具體落實到小項目上,通過對小項目的實踐,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題地位,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性,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點撥,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技術信息教學的質量。[5]
2.提倡學生自主學習
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計算機水平和基礎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對各個小組的成員進行調配,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采用以點帶線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的能力。同時,教師要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要以課本為主,不斷補充學生信息技術最新的動態,主義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
3.要做好教學評價
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改革過程中,要做好課堂教學的評價,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不斷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教師要組織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及師生互評,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比如在實際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中,教師記錄下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的成長過程,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交流,促使學生通過對自主式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來感悟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郭興華.新課程改革中優化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思考與建議[J].現代教育技術,2008,S1:94-95.
[2]趙克己.關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08,S2:95-96.
[3]臧謙.關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16: 305.
[4]孫毅.關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 2013,04:149.
[5]張玉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具體思路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