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偉
(許昌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許昌 461000)
?
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防護常識現狀調查研究*
——以許昌學院體育學院學生為例
周建偉
(許昌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許昌 461000)
摘 要:已有眾多調查研究表明體育專業大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都在90%以上,甚至更高,運動損傷的發生已經嚴重制約了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專業發生,也成為了限制學校體育發展的一個瓶頸。本研究以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防護常識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據統計法和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對許昌學院體育學院大一至大三體育專業學生進行運動防護常識進行調查分析,從學生防護意識角度去分析可能導致運動損傷的原因,為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依據。研究表明: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防護意識較差,運動損傷防護專業知識缺乏。需要加強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防護意識教育和防護措施教育,讓更多的體育專業學生掌握運動損傷的防護措施,最大限度的減少與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關鍵詞:體育專業 大學生 運動損傷防護常識 調查研究
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運動損傷發表幾率高達90%以上,像球類等有些項目運動損傷的發病幾率達100%,因此運動損傷是一種制約體育專業學生專業發展與阻礙學校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很有必要對運動的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并在研究基礎上探索預防運動損傷的措施。研究表明發生運動損傷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運動損傷的防護意識不足,運動損傷的防護措施不夠了解,專業的運動損傷防護措施知識缺乏,本文以許昌學院體育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以體育專業學生的防護意識為研究對象,來研究體育專業大學生目前運動防護意識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供一些合理的預防措施,來達到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病幾率。[1]
1.研究對象
以許昌學院體育學院13-15級體育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共536人,其中男生413人,女生123人。以運動損傷防護意識為研究對象,來探索影響運動損傷的原因,進一步為探索預防運動損傷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的內容,通過查閱網絡,檢索中國知網、萬方、維普以及中國學位論文數據庫等搜索平臺獲取關于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防護意識的論文資料,為本篇論文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2]
(2)訪談法
根據任課過程和來康復室康復健康理療過程中,訪問體育專業學生對運動損傷防護意識,預防措施、導致損傷因素等進行訪談,得到最真實的一線材料。
(3)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制定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防護意識問卷調查表。問卷共發放536份,回收522份,有效問卷512份,有效回收率為90.9%。
(4)數理分析法
對調查所得有效數據,根據研究目的就行分類,利用Excel數據處理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運動損傷防護意識狀況
通過調查發現大概有65.7%左右的人,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具有自我防護意識,這部分會在運動過程中提醒自己對一些危險的動作會格外小心,通過訪談過程發現這部分都是是受過運動損傷的人,他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驚蛇”,因此在運動損傷后,會因為害怕再次受傷而表現在運動過程中十分謹慎。另外有34.3%的人在運動過程中沒有自我防護意識,訪談結果中得知,這部分一些根本沒有發生過運動損傷,有些雖然有運動損傷史,但是都屬于輕微的損傷,對身體傷害很小,因此這部分人在運動過程中,不畏懼運動損傷,一心想著如何表現自己高超的運動技能,往往忽略了運動防護的問題。這調查結果也明白了體育專業學生,在沒有發生過運動損傷之前,運動防護意識較差,只有在發生了運動損傷之后才會具有運動損傷防護意識。[3]
2.對準備活動認識現狀
對運動損傷防護措施調查結果中發現:100%的學生都選擇進行準備活動可以起到預防運動損傷的效果,但是在實踐中只有52%左右的人進行了準備活動,仍有48%左右的人不進行準備活動,在訪談調查中對這部分人進行原因調查,多是因為感覺準備活動沒有必要,太麻煩了,還耽誤時間,自己身體素質比較好,運動損傷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尤其是在比較熱的夏天準備活動做的更不多。這么說明了體育專業學生在思想意識上,對運動損傷認識嚴重不足,不能正確對待運動防護意識。
3.佩戴防護用具認識現狀
對佩戴防護用具能否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問題上,90%左右的人都認為佩戴防護用具可以起到預防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仍有不到10%左右的人認為佩戴防護用具沒保護的作用,他們認為佩戴防護用品阻礙了關節的運動范圍和運動技能的施展。在實際生活中只有38.3%左右的人佩戴過運動防護用具,大部是護腕和護肘、護肩、護膝等防護用具。有相當一部分雖然知道佩戴防護用具可以起到預防損傷的目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沒有使用,這一部分人感覺沒必要去佩戴防護用品,一方面是因為不想花錢,更多的因為還是因為對運動損傷的嚴重性認識不足,沒有從思想上去正確對待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損傷后的康復。
4.運動補水和功能飲料補給認識現狀
已有研究證明運動損傷在運動疲勞時候的發生概率最大,這時候由于水和無機鹽的嚴重缺乏,導致運動功能的下降,再進行高強度運動往往會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因此運動前、運動中與運動后都需要合理的補充水、維生素和無機鹽。通過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運動后需要補水和運動飲料,但運動后補充的具體成分是什么有60.4%的人不知道,說不出運動后都有哪些營養素需要補充。只有不到35.5%左右的知道,運動后不僅需要補水,還需要補充納、鈣、鎂、鉀等無機鹽以及各種維生素。但是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些無機鹽和維生素對身體有什么生理功能。這些結果表明了,現在體育專業的學生對運動營養學知識的匱乏,根本不知道這些營養素具體都有什么功能,更不知道這些營養素的補給對預防運動損傷的作用。
5.運動與飲食時間間隔認識現狀
對運動后需要休息多久進行飲食調查,結果表明:80.5%左右的人知道運動后需要休息半個小時以上再進行飲食,有12.1%的人認為需要休息10-30分鐘就可以進食了,但卻有不到7.5%的人認為不需要時間間隔。對飲食多久之后才能運動問題進行調查,有52.1%的人認為需要休息10-30min才能運動,有22.4%的人認為需要30min以上,有15.3%的人認為需要10min一下就可以運動了,更有10.3%的人認為吃過飯后根本不需要時間間隔就能直接運動。對運動和飲食間隔調查結果表明,還有很多體育專業學生對這個時間間隔認識不到位,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運動和飲食的時間間隔問題。在訪談過程中更是發現即使一部分知道運動和飲食需要合理的時間間隔,但是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并沒有按照合理的時間間隔來執行。一是因為學生比較懶,起床比較晚,每次都是急匆匆的吃過飯馬上就去上體育技術專業課了,根本沒有間隔時間,造成對消化系統和運動系統不同程度的損害。還有就是學生害怕麻煩,一些學生上完體育課,為了方便就直接去食堂吃飯而不愿意休息之后再來吃飯的,感覺那樣太麻煩的,這樣直接吃飯的后果就是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4]
6.運動環境安全檢查意識現狀
運動環境的安全檢查對預防運動損傷有著重要的作用,一般的運動環境檢查主要包括運動環境地面是否平坦,是否存有積水;運動器材是否陳舊,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運動環境周圍是否有噪音嘈雜現象;周圍空氣環境是否污染等等。但是對于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很少有人專門去關注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3.4%的學生會在運動之前觀察一下周圍的環境,更多的人都是直接投入到運動項目中去了,并不會去關注周圍運動環境是否安全。一是因為學生經常在這地方運動,感覺這個地方以前就是安全的,就不會再注意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還有就是學校根本沒有進行周圍環境安全檢查的教育,學生們在思想上就根本不在意這些可能存在的問題。
1.學院與專業任課教師加強專業知識教育工作
體育學院輔導員和專業任課教師以及基礎理論教師從根本上講述運動損傷的科普知識和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讓體育專業學生從根本上了解運動損傷的類型,運動損傷的特征,運動損傷預防措施和運動過程中注意事情等等,從根本上,讓學生從意識得到提高,更多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
2.體育學院開設運動損傷預防課程,舉辦運動損傷的講座和專業知識競答
目前雖然開設有體育保健學這門課程,但是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內容并不是很多,不能達到滿足學生對運動損傷重視的要求,因此需要開設一門專門關于運動損傷的介紹,運動損傷預防,以及運動損傷后的康復等內容的一門專業課程。另外聘請一些關于運動損傷方面專家學者對學生進行講座,舉辦一些運動損傷專業知識競答活動等方式推廣專業運動損傷知識,大力去宣傳運動損傷的不利影響,讓大家都從思想上意識到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
3.通過網絡等不同途徑促進學生積極學習運動損傷預防專業知識
在信息高度發展的時代里,體育院系可以根據學生愛上網的實際情況,可以通過QQ軟件,微信,微薄,以及手機短信等通訊形式給體育專業大學生發一些預防運動損傷的常識。此外在校園網,報欄等宣傳信息的地方也可進行運動損傷預防專業知識介紹。
4.學校在制度上完善上課時間與飲食時間間隔
因為學生在上體育課和飲食之間間隔不合理,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上下課的時間和學生的飲食時間,例如學生上課時間為八點,食堂可以在七點半停售飯菜;學生在11點半下課,食堂可以選擇12點鐘開飯等一些措施,讓飲食時間和運動時間完全的錯開,這樣就不會造成運動和飲食間隔不合理的現象。
1.結語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防護意識差,實踐過程與意識之間差異更大。思想上不能真正的認識運動損傷的嚴重性,對防護用具的實際實用不足;對運動后補充營養素的原因認識不到位,不明白各營養素的生理功能;運動時間和飲食時間間隔存在嚴重不合理現象;運動環境安全檢查意識較差。
2.建議:加強運動損傷預防意識,專業課教師和院系共同努力,開展運動損傷預防措施的嘗試推廣和講座宣傳;學院主管負責人進行網絡媒體,通訊軟件等方式加強安全教育工作;學校在制度上制度一些措施來改善飲食與運動時間合理間隔問題。通過這些具體措施的實施來達到有效提高運動損傷意識,減少或預防運動損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曹蔚.體育教育專業一年級學生運動損傷和自我保護意識的調查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 2009,36(13):2505-2506,2511.
[2]王鳳英,姜霞.運動損傷的病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5):54-55
[3]夏成木.大學生運動損傷相關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29(1):95-95
[4] 萬國華,宋軍等.大學生課外運動損傷的影響因素[J].體育學刊.2013,20(1):88-92
*許昌學院科研基金項目 項目編號:20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