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玉芳(河南電視臺,河南 鄭州 450008)
?
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策略
紀玉芳
(河南電視臺,河南 鄭州 450008)
摘 要:新媒體時代給傳統新聞媒體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特別是網絡逐漸發展起來之后,對傳統媒體造成了進一步的沖擊。所以,電視新聞傳媒應當更加關注對新聞采編工作水平的提升,這樣才能夠有效增強自身競爭力,在新聞傳播行業占據一席之地。現結合筆者實踐研究,探討了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采編工作
隨著新聞媒體逐漸朝著時尚化、智能化以及便捷化發展,過去的傳統傳媒開始被網絡媒體取代。為了讓電視新聞重新獲得受眾的關注和認可,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要時刻具備危機感和緊迫感,從創新的角度出發開展采編工作,盡可能地提升電視新聞節目質量,承擔起電視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都擔當著輿論引導以及宣傳喉舌的關鍵職能,其目的在于借助新聞的傳播來幫助基層群眾解決實際生活的困難。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電視媒體逐漸開始淡出大家的視線,這對于傳統媒體的未來發展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所以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要認真審視這一問題,及時對新聞采編工作進行創新。[1]
一方面,電視新聞屬于社會輿論引導與民生寫實類的節目,在新聞采編工作中必須要對新聞素材靈活采集,以貼近基層作為新聞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向;另外在進行新聞編輯時必須要重視新聞的質量,相對于新媒體以“數量和速度制勝”,傳統電視媒體唯有從不斷提升新聞質量上著力。另一方面,傳統電視媒體和新媒體比起來,其優勢在于自身的權威性以及引導性。在新聞采編時盡量以政府政策宣傳、體現民生和引導社會輿論等方向作為新聞采編重點,逐漸提升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受眾心中的地位。借助上述手段,對傳統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實施改革與創新,盡可能發揮出傳統電視新聞的優勢,讓其能夠在新媒體時代緊緊抓住機遇,謀求更好更快發展。
(一)強化基層關注度
開展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時,必須要對該功能予以有效利用,盡量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全方位地反映基層人民群眾的訴求。其一,在進行新聞采制時,應盡可能深入基層群眾的生活,在全面深度掌握群眾具體需求的前提下開展新聞信息的采集,同時針對獲取到的新聞信息科學編輯、后期生動再加工,增強新聞采編工作質量以及可看性,提升人民群眾對于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關注程度,挖掘傳統媒體的優勢所在;其二,應當站在多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防止出現片面化的新聞素材,采編工作人員在素材收集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對新聞背后所隱藏的問題進行挖掘,發現現存問題的內在聯系,新聞報道的目的并不是處理個案,而是把全部信息資料綜合起來進行處理,挖掘出和普通受眾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讓新聞報道更加貼近于基層群眾。
(二)創新視角挖掘新聞
進入21世紀后,信息的傳播速度逐漸加快,誰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新聞采編報道,誰就能夠掌握新聞主動權,所以“搶新聞”的情況非常普遍。因此應當站在更新的角度來進行新聞信息的挖掘,從而凸顯新聞的獨特性,借助于豐富多彩的內容與另辟蹊徑的視角來吸引受眾。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途徑越來越多,新聞發布門檻逐漸降低,甚至普通的網民都可以對自己生活中的新聞事件進行直播,這就使得人人都能成為記者。而深度報道是傳統電視新聞與生俱來的優勢,在新媒體時代我們更應將其充分發揮,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要從新的角度和深度著手,不斷提煉內容深度,創新采編角度,保持傳統電視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
(三)增強與新媒體的互融互動
在新舊媒體大融合的新形勢下,不但傳統電視媒體不能夠完全獨立于新媒體發展,新媒體也無法徹底擺脫傳統電視新聞這一平臺。我們知道,目前大部分電視臺已經推出了自己的視頻網站,把新聞節目搬到互聯網上,形成了電視、網絡并舉的局面。但是一部分網絡電視臺依舊是將電視臺已經播出的新聞節目照搬過來,沒有形成很好的互補優勢,這便要求電視臺進一步與新媒體融合,形成強大的合力,將傳統電視觀眾和新媒體受眾有機整合,把那些沒有在電視上呈現的新聞節目內容搬到網絡或手機電視中去,拓寬新聞事件背景資料,實現報道的全方位、立體化,使受眾對新聞事件有更清晰、全面的了解。[2]
(四)提升采編人員的專業技術
在當前這樣一個新媒體時代之下,傳統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不單要對采編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行培養,同時還必須要重視其專業技能的提高。電視新聞采編屬于一項復雜、系統、專業的工作,不但需要對新聞素材進行采編制作,還須對節目主題、畫面和編輯角度予以精巧處理。借助高水平的新聞采編技術,能使電視新聞節目更為精煉生動,更具趣味性、思想性,讓普通受眾更快、更易接觸新聞核心、走近事件本質。另外,還要求新聞采編人員能夠如實報道新聞事件,盡可能地貼近群眾,充分發揮出電視新聞的輿論導向與思想宣傳作用,進一步增強電視媒體的公信力與社會影響力,增加電視新聞媒體的市場競爭力。
(五)注重新聞采編的輿論引導
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承擔起自身職責,引導社會輿論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針對熱點、重點新聞事件的引導,新聞采編人員必須要盡可能防止出現偏差。采編工作屬于新聞報道中的關鍵環節,采編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必須要避免片面化現象的存在,確保新聞事件被客觀和真實地還原。對于一些惡性事件的新聞報道,采編人員也應當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隱私,避免新聞報道對其產生輿論壓力。另外,采編工作人員還必須要掌握社會輿論規律,進一步了解廣大群眾的訴求與意愿,認識到每項采編結果可能會產生何種輿論走向。
新媒體的發展對于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造成的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它讓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面臨新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只有和新媒體相互融合,不斷擴展新聞來源,創新創作渠道,才能不斷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另外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還應當積極探索不同形式的采編工作思路,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得到新發展、尋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1] 史志勇.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策略分析[J].才智,2015 (24):28.
[2] 李梅.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的工作要點及創新途徑[J].新媒體研究,2015(03):15.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3-01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