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Social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of Jiangxi Competitive Tennis
夏有浸1,陳楚龍2,郭開強2
Xia Youjin1, Chen Chulong2, Guo Kaiqiang2
?
江西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的發展機制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Social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of Jiangxi Competitive Tennis
夏有浸1,陳楚龍2,郭開強2

作者單位:1.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體育分院,南昌330100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angxi Tourism and Commerce Vocational College, Nanchang 330100, Jiangxi, China.
2.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 南昌330022
1研究目的
新時期我國競技網球后備人才培養不再是以三級訓練網的形式為主,已經呈現出了以社會民間資本投資的培養模式,社會民間資本投資培養競技網球后備人才是我國競技網球發展的時代機遇和時代特征[1]。己作為拓寬優秀后備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研究其人才培養的驅動和管理機制是當務之急。
近幾年江西省的一些青少年運動員在全國各大賽事甚至在國際比賽中嶄露頭角,但要使江西省競技網球運動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后備人才培養方面必須創新發展機制。
2研究對象與方法
江西省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有關單位。主要分布在南昌、九江、撫州、新余、宜春、上饒、萍鄉、吉安、撫州、景德鎮、鷹潭、贛州。合計近二十家。
2.2.1文獻資料
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通過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料庫等查閱了大量文獻,網絡檢索了與本文相關期刊、論文和文獻資料,包括2013全國競技體育科學大會、2011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09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專場等論文近50篇。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2.2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江西網球管理中心的走訪,得到了一些關于江西省網球競技后備人才培養的信息,江西省現有的網球俱樂部負責人和教練員,對本研究的相關問題進行咨詢。
3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研在江西各地網球俱樂部是網球社會化培養的主要形式。網球俱樂部的發展狀態直接影響社會化培養效果。圖1為江西省11地市的社會化網球俱樂部分布情況。圖 1顯示,江西省11地市具有社會化網球俱樂部,但呈現分布不均,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南昌市、九江市和贛州市社會化網球俱樂部個數、場地規模都居全省前三。整體而言,江西省社會化網球培養的力量還是比較薄弱的,規模較小,人數較少。

圖1 江西省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地域分布圖
3.2.1資源不足
人力物力資本的投入,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現階段江西省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主要特征是,實施有償訓練,以俱樂部、業余訓練的形式存在,實施市場化招生。這種通過對青少年運動員的有償訓練實踐,大大增加了社會的積極性,能夠促進江西省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的培養。但在軟硬件設施和資源上受到了較大的限制。
3.2.2經濟利益的驅動影響著發展規劃
經濟利益短平快現象影響著長遠發展,經營管理層缺乏恒定的事業心,容易導致曇花一現現象。經常出現股權轉讓,學校、俱樂部更名現象頻繁,同時任教于各類網球學校、俱樂部的教練員,他們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缺乏事業進取心。從而出現管理上的缺陷和戰略發展規劃失策。
3.2.3教練員的知識結構
教練員素質和能力有待提高,在競技體育運動訓練中,教練員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訓練質量和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工作。本文就江西省近年來社會教練員學歷、職稱、英語、計算機等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參照中國網球協會頒發的教練員情況調查表。結果是四項內容呈現低水平。
4發展機制研究
國際經驗和歷史經驗表明,任何國家的競技體育都不可能永久靠政府包辦,競技體育發展應注重多元化培養,應多支持由社會資金的注入,鼓勵一些有能力有資金的企業和個人多興辦一些民辦網球學校或俱樂部。江西省體育局職能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引導民辦性質的網球學校、網球俱樂部進行特色創建,要吸取10年前體教試辦網球學校經驗和教訓。首先在政策上要大力扶持,全面清理對它們的各項歧視性政策,重點解決制約他們發展的法人屬性、產權歸屬等難題。在資金上,在管理規劃的重大項目中,把他們放進視野,納入其中。要設立專項資金,對辦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的民辦性質的網球學校、網球俱樂部予以獎勵。其次,是要規范管理,加強民辦性質的網球學校、網球俱樂部黨的建設工作,改進他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健全其內部治理結構,保障其合法權益,規范其辦學行為。再次,要推進改革,民辦性質的網球學校、網球俱樂部現在存在著許多問題,應將積極推動試點,形成完善的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網球學校、網球俱樂部分類管理的體制和扶持政策,推動其持續、健康發展。從而達到優勢互補、品牌共享的雙贏局面。
江西省體育局相關部門和教育部門,在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管理上應制定好發展規劃,這個發展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到從宏觀上制定一整套運行機制,微觀上制定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切合實際為他們定好位,找好坐標,同時要把握競技網球運動在江西省發展的時代機遇和時代特征,抓住時代精神。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和發展價值觀,以此構筑自己特有的民辦性質的網球學校、網球俱樂部的文化形態,構建自己獨特的富有特色的個性化的組織管理形式和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的育人模式。應加強科學選材與訓練,只有從科學選材入手,以科研訓練為先導,去探索青少年競技網球運動規律,才能尋求到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和根本途徑。
在競賽管理機制上,采用民間舉辦官方協助的機制,堅持創新,大力增加社會培養資源,將企業、個人或單位的贊助都投入進來。進一步解決制約江西省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發展的資金不足問題。在獎勵機制上,應多舉辦以市、縣為代表的網球比賽,并設立獎項,舉辦幾個有江西省的特色的比賽,通過社會的贊助改善現有的獎勵機制。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獎勵機制能夠培養社會的積極性,優化培養江西省競技網球的后備人才。
在教練員的管理上,應制定教練員的管理方法,對教練員應實施注冊,規范教練員的任教資格,每隔一段時間應教練培訓。江西省的網球教練員大多數是專科和本科文憑,碩士研究生文憑較少,所以在未來的后備人才當中,應提高教練員的任教資格。利用學校培養具有素質的教練員,同時能加快培養江西省優秀網球教練的進程,適應新時期網球運動發展的需要,不斷擴大江西省網球教練員隊伍規模,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來適應新時期我國網球事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江西省體育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每年應開設網球教練培訓班,像ITF、PTR等教練培訓可進入校園,一來解決了教練員的素質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也規范了教練員的任職資格。每年至少要培訓一次,推進“精英教練員雙百培養計劃”的實施。在培訓中不斷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網球運動技術,聘用國內外著名教練來實地指導培訓或每年不定期的組織教練員去觀摩國內外優秀教練員的培訓情況,從而來提高江西省網球運動的發展。
進一步調整完善全省青少年網球比賽以及各地勢的網球比賽賽制,競賽應以選拔后備人才為目的,根據社會化的培養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江西省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賽制,一視同仁地享受江西省的五個不同年齡段設立的賽制和獎勵,在競賽獎勵方面應提高資金獎勵,賽事獎金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比賽,從而帶動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積極性。
讓社會認可江西網球的競技水平,使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喜愛這項運動,事實上江西青少年的競技網球水平是可圈可點的,江西省女子青年網球隊獲第七屆城市運動會第3名,男子進入前8,尤其是近年來我省青少年選手運動員在世界賽事中嶄露頭角,涌現出孫旭柳、郭曉璇、鄭嫵雙等優秀選手并進入了WTA排名賽。
5結論
1.江西省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規模目前處于日新月異地發展變化階段[1],教練員知識結構和工作能力欠缺問題,運動員數量的缺失和質量不高等問題,都是制約著江西省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的步伐。
2.江西省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應著重在驅動機制政策傾向與國家保持一致,并貫徹執行好、整合競技網球發展機制:推動多元化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發展模式、創新管理機制與獎勵機制、加強新聞、網絡、傳媒的宣傳力度這幾個層面規劃好,才能促進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向楠,朱焱,吳紅雪,等.教體結合下我國籃球運動員后備人才的培養途徑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20(4):53-55+115.
[2]陶志翔,胡亞斌,趙源偉,等.中國競技網球運動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的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6):830-833.
[3]賴炳森,李建軍.廣東省高校網球運動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遼寧體育科技,2005,27(5):69-70.
Xia Youjin1, Chen Chulong2, Guo Kaiqiang2
摘要:社會民間資本投資培養競技網球后備人才,是我國競技網球發展的時代機遇和時代特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研江西省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20家單位。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人才的發展機制; 認為整合江西競技網球發展機制:推動多元化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發展模式、從創新管理機制與獎勵機制入手、并加強新聞、網絡、傳媒的宣傳力度,才能促進競技網球后備人才社會化培養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競技網球;人才;社會化;培養;機制
Abstract:It is the opportunity and feature of the times for competitive tennis development that social and folk capital investment cultivate competitive tennis reserve talents. The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20 companies that conduct social cultivation for reserve talents for Jiangxi competitive tennis 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social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of competitive tenni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integrating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Jiangxi competitive tennis and advancing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mode for reserve talents of competitive tennis should start from innovat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news, network, media publicity so as to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of competitive tennis.
Key words:competitive tennis; talent; social cultivation; mechanism
作者簡介:第一夏有浸(1983-),男,江西豐城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網球教學與訓練。
基金項目:江西省體育局科研課題(項目編號:2014019)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3.013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3-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