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要根據實際教學要求和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語文學習本省是一個知識累計的長期過程,一切教學活動只有在長期積累的過程中才能培養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和最大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方式;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065-01
1.重視知識積累
1.1基礎知識方面:重視字形、字音、詞語含義和文學知識等基礎知識的積累。例如:在學習魯迅的《風箏》一文時,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在授課之前,先搜集作家及作品相關內容,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合梳理,在講解課文前先讓學生進行筆記記錄,印在腦子里,今后在學習魯迅的文章時,只要再進行簡單的回憶復習瀏覽就可以了。
1.2文體知識方面:任何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具有最基本的單元意識和整體框架意識。比如,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體裁分別是什么?學習本單元應該重點學習的又是什么內容。如果學習的是說明文單元,教師就應該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說明文的分類標準,說明對象如何尋找,說明內容具體是什么?該如何準確查找?說明的順序一般有哪些?常見的說明文的結構具體又有哪些?一般的說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說明文在語言上往往有什么樣的特點?等等。因此,我的建議是先滲透知識點,再結合文本進行具體清晰地講解。因為,這些文體方面的知識學生是應該掌握的。
2.加強能力培養
2.1誦讀古文及現代文能力。語文作為一門和語言文字打交道的學科,誦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古今許多的大文學家也都受益于誦讀。但是部分語文教師常把課本規定的要熟讀背誦的篇目段落作為課外作業輕描淡寫的加以處理。這無疑會使學生將誦讀看成一種負擔,引起逆反心理,不到臨考不背書,慢慢的養成了惰性,逐漸對誦讀失去興趣,到最后,誦讀成績很不理想,學生的誦讀能力培養不起來。
2.2自學古文及現代文能力。新版初中語文教材要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初中語文教學要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師必須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上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萬萬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認為,學生自學古文及現代文能力的培養是實現初中語文教育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培養學生自學文章能力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并以學生自身發展為目標的學習過程。語文教師只有培養出學生較強的自學課文能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最終目的。培養學生自學課文的能力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語文教師要在實質上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尤其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3思辨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質疑,使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有所收獲,才能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將來走上了社會,才能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也能成為一個有用的棟梁之才。因此,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重點還是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做縱深思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自己獨立思考并自主創造的一個過程,這正是還學生以"權利"的過程。
2.4表達自我能力。語文本身是一門開放的課堂,需要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但是在課堂上往往會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對學生提問,沒有人積極的舉手發言,教師點名提問,被點名的學生常常無法用語言順暢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不知道要表達的意思或是意思表達不清,最后是教師代替他們把意思表達出來。試問這樣的學生能有多大的發展空間?還有部分學生見到作文就頭疼,總覺得無話可說,即使勉強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蠟,平淡無味。我認為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創設情境,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盡情發揮想象,拓展思維。這樣,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會想說、敢說,從而達到想說和會說的最佳效果。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組織一些故事會、情景劇表演和辯論賽等活動,鍛煉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
2.5書寫表達能力。隨著各種各樣媒體的增加,口才顯得越來越重要,文字書寫的功能雖說有所降低,但寫作這種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強調。在考試以筆試為主的情況下,對學生來說,書寫能力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學生整體得分上的高低、考試的成敗,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閑視之。閱讀答題雖沒有規矩,但在語言的完整、流暢上很有講究的。再有就是學生的書寫,在書寫的過程中往往很隨意,寫錯了來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潔。語文教師應該從開始就嚴格要求,讓學生形成答題時的書寫能力,做到規整、干凈整潔,強化印象分。
總之,初中初中教學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積極引導的原則,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全方位引導、培養學生,切不可機械的教書,否則只會限制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停留在淺層的識記層面。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師,要雙管齊下,讓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具備了學習的素質。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走向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及早成才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