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伏(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學案導學”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研究
楊志伏
(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學案導學”這一新型的教育方法,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將“學案導學”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可以改變傳統教育中“讓我學”而不是“我要學”的模式,推動學生的學習發展,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為此,從這一方式出發,提出相關的策略進行探討與研究。
“學案導學”;課程改革;評價總結
隨著世界呈現整體化的發展趨勢,中國與國際接軌,我國的各方面都受影響,教育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西方教育思想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教學改革。為了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適應社會的發展,將“學案導學”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它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21世紀,人們已經跨入了一個以知識經濟、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全球化時代,作為培養人才主要途徑的教育,加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是勢在必行的?!皩W案”教學以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根本目的,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緊密相連,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點的興趣,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2.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這樣的方式存在于教學中,通過“學案”的展示,讓學生弄清楚所要學習的目標是什么,提前做好預習準備工作,在上課時能夠更加集中注意力聽講,而且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不懂的問題,讓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減少不必要內容的講授,在有限的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3.有利于減輕教師的壓力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盡管是一門副科,但是教學內容繁雜、教學任務繁重,在教學中融入“學案導學”模式,可以有效減輕教師的壓力,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把更多的時間交由學生自己處理,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個別化的指導,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學案導學”,簡單來講就是對“學案”的設計、應用,導入課堂中,促進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這一方式的運用,“學案”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謂的“學案”指的是教師立足于教學目標、學習重點與難點、學法指導方面精心設計的,用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的相關材料。在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這一模式呢?
1.設計學案,引導學生完成預習
在進行相關知識點講解之前,教師要花費時間與精力設計學案,在立足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在編寫“學案”時將課時合理進行拆分,使得學生能夠準確明白所要學習的目標,將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焦點,精心設計相關的問題,與此同時把握好重點與難點,讓學生掌握好相關的知識點。教師在上課之前提前將“學案”發放給學生,用以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要根據“學案”進行預習工作,從而通過預習了解課程教學的任務、重點難點,明確學習目標,為課程教學打下穩固的基礎。比如,在學習信息加工這部分知識點時,許多學生對表格數據加工方面不甚了解,教師可以在學案中設計一些有關這方面的問題,讓不了解的學生了解,讓了解的學生溫故而知新。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點迷津
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呈現“學案”,可以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就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水平,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設置不同層次的目標,根據“學案”的要求,綜合組內成員的意見進行合理分工,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性差異,在信息技術水平方面也參差不齊,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能夠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學會共處,促進集體發展,這樣的模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也要到各小組觀察,發現學生對哪些知識理解起來有難度,可以給予相應的指導,也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完成教學任務。
3.反思評價總結,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在結束課堂教學之前,還需要完成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反思評價、歸納總結的過程。在設計“學案”時,教師要將這一欄設計其中,在完成一堂課的講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這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評價,并將學生所完成的“學案”收集上來進行閱讀,從學生的評價內容中得到相關的反饋信息,從而進行有效的總結反思。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經過總結與反思之后,在下次的“學案”設計中要吸取前次的經驗與教訓,做到層次分明,難度適中,貼近學生的實際,有效培養學生的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成為學生必須學的一門課程,它對學生的影響也體現在各個方面。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融入“學案導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1]詹明靜.“導學學案”教學模式的問題設計應遵循的原則[J].教學與管理,2007(24).
[2]李榮新.改革“教案” 明確“學案” 以學定教四步八環[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5(3).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