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松 張松巖 胡志娟 牛永紅 趙瑜
淺談利用觸摸圖指導盲生學漢字
·付雪松張松巖胡志娟牛永紅趙瑜
學習漢字對盲生來說同樣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將觸摸圖運用到盲生漢字學習中,通過選字選材、改良制圖方法,開展行之有效的漢字教學,可以幫助盲生了解漢字的筆畫、筆順,建立漢字記憶庫,提高漢字學習效率,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盲生;漢字教學;觸摸圖
通常而言,視障學校語文教學中主要采用盲文,漢字教學更多的是針對低視生而言。但有研究表明,學習漢字對盲生有重要意義,因為漢字教學是盲生閱讀、理解現代漢語文本和古漢語文本的需要,更是信息時代溝通交流的需要。[1]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們不斷探索盲生漢字教學,并總結出一套全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觸摸圖識字。
觸摸圖常用于盲校數學、地理、化學等學科,作為輔助教具幫助盲生認識數理圖形、地貌地形、化學符號等。而我們將觸摸圖的認知原理應用到盲生漢字教學中,通過選字選材、改良作圖方法等,使平面的漢字立體有形,直觀可觸。運用漢字觸摸圖進行漢字教學,可幫助盲生建立漢字記憶庫,大幅提高其學習、識記漢字的效率和質量。
(一)增強盲生的空間知覺
法國學者Y.Hatwell研究發現,盲生對空間關系的認知顯著遲鈍。[2]借助凸起的、可觸摸的漢字圖,盲生在學習漢字結構的同時,也直觀感知到左右、上下、包圍等空間關系。另外,漢字中有許多象形文字,盲生通過觸摸字形,再輔以教師生動形象的描述,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和直觀的觸覺經驗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彌補和提高盲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例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第26課《開國大典》第二自然段中,“廣場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橫的北面……丁字形的一豎向南……”這一段話,教師可以借助“丁”字的觸摸圖,先幫助學生建立廣場的直觀感知,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進行講解,學生學起來就更容易理解。
(二)補充盲校語文教學的不足
人教版語文課本五年級上第五單元是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盲文教材可能考慮到視障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改為“了解盲文與漢字”,增加了有關盲文的知識,保留了部分漢字的知識。其中的閱讀材料包括:盲文的起源與發展、盲文里的數字、創造光明的人——路易·布萊爾、中國盲文之父——黃乃、倉頡造字、甲骨文的發現、贊漢字。然而,視障學生在閱讀材料后,對漢字還是不了解。借助學校開發的觸摸圖漢字教材,學生就能對漢字的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補上盲文教材的不足。
(三)潛移默化地滲透美育
經過數千年的歷史傳承發展,漢字已經不僅僅是交流工具,更帶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具有極大的美育價值。漢字字形中包含了自然結構形式美的要素,如合體字上下、左右、內外等結構中各個部分的位置和大小都有一定的比例關系。[3]盲生在觸摸和書寫的時候,能感受漢字的美,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審美教育。
(一)選擇適合的漢字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有300個基本字。[4]這些字構形簡單,重現率高,其中的大多數能成為其他字的結構成分。我們從《漢字源流字典》中先查找這300個基本字的古字形,分析所選文字的文化內涵、圖像與符號之間的構成關系;再從中選出圖形簡單,與生活聯系緊密,且學生易于理解的150個字,如人、土、口、山、木、日、水、手等。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所選的古字形,首選的是象形字。因為形象性是漢字最主要的特征。雖然象形字在漢字中占的比例很小,但后來的指事、會意、形聲等都是在象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5]了解漢字最初的形象,更有利于學生感受到華夏民族的聰明智慧,感受到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進一步體會到漢字的文化內涵。
(二)根據盲生實際制作觸摸圖教具
1.選擇適合的尺寸
我們根據對盲生的觀察和訪談,了解到盲生觸摸平面的圖時一般使用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無名指起輔助作用。如果盲圖制作得太大,盲生可能摸不到圖的全貌;如果盲圖制作得太小,盲生又不容易區分細節。我們在制作盲圖時,考慮到盲生的觸摸特點,確定觸摸圖面積在5平方厘米左右,并在圖外加了四邊框。
2.選擇適合的漢字字體
在筆者看來,華文新魏這個字體的線條比較圓潤,最接近手寫字體。但用這個字體實際制作出來的觸摸圖曲線比較多,筆畫的線條不流暢。盲生在觸摸時,這些短短的小線條形成了干擾,他們感受不到筆畫的連續性。于是,我們對學生進行了訪談,了解到他們觸摸直線時比較容易理解,觸摸曲線(交叉線)時容易混亂。因此,我們在制作漢字盲圖的時候,盡量減少漢字的曲線(交叉線或弧線),最終選擇用橫平豎直的宋體字形。
3.注重制作的細節
觸摸圖的制作必須要考慮到很多細節,幫助盲生消除摸讀中的障礙。比如,對于生字,應制作分筆順的觸摸圖。盲生在摸認完整的漢字觸摸圖時,感受到的信息是混亂的,而摸認漢字分筆順觸摸圖時能分清筆畫的先后順序。當這些筆畫交叉在一起時,學生就能夠懂得筆畫之間的先后關系。另外,在盲圖制作中加入盲文注釋,也能有效幫助盲生理解觸摸圖。
(三)在課堂上運用觸摸圖的注意事項
一是根據盲生的實際逐步推進。我們在課堂上針對小學和中學的一級盲學生進行了課堂實踐。首先,指導學生摸認筆畫觸摸圖。學生在教師手把手的指導下,認識每一個筆畫的樣子,感受每一個筆畫的書寫。然后,摸認筆畫簡單的獨體字觸摸圖。指導學生先整齊摸認字形,再摸認按照分筆順書寫的觸摸圖。在教師的指導下,盲生能分清筆畫的先后順序,并能按筆畫順序書空漢字。最后,指導盲生握筆和書寫。
二是及時給予指導。對于含有象形文字及注釋的觸摸圖,大部分中小學學段的盲生因為生活經驗的欠缺或獨立摸讀盲文能力弱等原因,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觸摸、理解。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段的盲生,能獨立摸圖理解大部分內容;對于有少部分象形文字,因缺少生活實踐(觸摸)經驗,不容易理解。
三是選擇適合的書寫工具。在書寫漢字時,盲生可以使用普通的筆,但最好選用圓珠筆,因為碳素筆的墨水容易弄臟課桌和學生的衣物。用普通的筆寫字,明眼人能看到書寫的漢字,有利于與明眼人的交流。
書寫用的紙要能留下書寫的筆痕。筆者選用打方格的盲紙(可觸摸的格子),盲紙下面墊上一塊與盲紙大小相等的鼠標墊或無紡布。這樣,盲生書寫出來的漢字既有有色的筆畫,也有下凹的筆痕,學生反饋良好。
[1]趙杰.全盲生漢字教學的必要性與實施策略[J].現代特殊教育,2013,(6).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許飛.漢字字形與漢字美育[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2.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胡海舟.文化視閾中的識字教學[J].教育評論,2008,(5).
本文為2013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盲生學漢字校本課程教材研發”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DBB13063。
(作者單位:北京市盲人學校,100097)
G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