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瑞梅
(內蒙古赤峰市直屬機關蒙古族幼兒園 內蒙古赤峰 024000)
淺論兒童文學特點
鮑瑞梅
(內蒙古赤峰市直屬機關蒙古族幼兒園 內蒙古赤峰 024000)
創作兒童文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閱讀和欣賞的材料。兒童文學既具有普通文學的特點,更具有自身的特點,這主要是取決于兒童的年齡和思維方式。
從心理學教育學角度看,兒童的的思維、愛好、生活經驗、知識儲備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跟其他年齡段的人有很大的差距。正是這些的差距的存在,就要求兒童文學在內容和形式方面跟其它文學要有一定的區別。正是由于這些客觀原因引起的特殊要求,造就了兒童文學區別于普通文學的特性。
下面簡單說一下兒童文學的內容和形式方面的具體要求
具有鮮明的教育針對性是兒童文學內容形式的基本要求。
教育作用是文學作品社會作用的一個基本的部分,對哪種文學都特別重要。對兒童文學,這個作用必須是更具體,更嚴格。這主要是取決于我們的教育方針和兒童的具體情況。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發育的主要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缺乏知識和社會經驗,他們的思想不成熟,缺乏辨別真假意識,對一些人和事物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特別容易受到環境和其它因素的影響,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成長發育有著很大的關系,尤其是幼兒時期所受到的一些影響,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所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對于兒童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兒童文學主要是提供給兒童閱讀和欣賞的。所以兒童文學首先以健康的思想,標準的道德培養來要求的,然后教孩子們正確地認識真假,對錯,好壞,榮辱等之間的區別,教會他們遵守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做人的道理,給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創造便利的條件。
認識作用是文學作品社會作用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認識作用對兒童文學作品更是有實際的作用,所以兒童文學作品既要求有健康的思想內容,也要求有豐富的認知內容。兒童時期是學知識的黃金時期,也是崇高理想萌芽的時期。這時候他們的求知意識特別強烈,很容易接收新的東西。因此,兒童文學在內容上更應該重視文化科學。兒童文學在豐富孩子們的知識,拓展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愛科學愛學習,努力鉆研等良好習慣方面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文學作品是用審美規律來反應現實生活的。兒童文學也應該嚴格遵守這個規律。這對促進孩子的審美觀點,提高自然,社會,藝術美的認知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因此,兒童文學作品內容必須具有培養道德、智慧和審美意識的鮮明針對性。
除此之外,兒童文學作品還應主題鮮明,意義深刻,而且必須適合孩子們的接收能力。
兒童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愛好等缺乏穩定性,他們很容易從一件事情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從一種種東西移到另一種東西上,他們總是喜歡追求新鮮的東西,他們很快就會厭倦新玩具,這就是“喜新厭舊”的具體表現。所以兒童文學在主題方面不但豐富,而且新鮮,這是很重要的。
兒童缺乏社會生活經驗,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和分辨能力不足,所以無法準確理解一些復雜的事物,因此兒童文學作品要求中心思想明確,而不是模糊,更不能深奧難懂。
人物形象塑造是文學作品反映社會生活的基本形式。從這個角度來說,兒童文學作品跟一般的文學作品沒有本質的差異,但是兒童文學作品在形象塑造方面還必須有特殊的要求,這是取決于兒童時期的基本特性。
兒童的想象力豐富,他們無意識的注意力勝過有意識的注意力,因此兒童文學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比一般的文學更注重形象生動。
兒童時期是聯想能力最活躍的時候。他們經常拿動物、植物、景觀等自然物跟人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兒童最喜歡讀童話故事,這就足以表明他們這個時期的思維特征。因此兒童文學應注重迎合兒童聯想能力的特征,除了塑造現實生活中真實人物形象之外,還要通過他們最熟悉的動物、植物、景觀等自然物給予生動形象的表達。這既符合兒童聯想能力的特征,同時還會吸引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所以兒童文學應注重塑造正面形象,傳遞正能量。但這并不是說兒童文學不能塑造反面人物形象,問題是如何塑造。塑造符合他們的接受能力的反面人物形象,落后人物形象,對于兒童來說也是一種成長教育。
故事情節是文學作品里面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之一。故事情節所描述的事情起源,發展和結果,主要是為了體現作品的真實思想。
兒童的接受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跟成年人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要求兒童文學的故事情節一定要通俗易懂,故事情節變化快而直接,故事起源結果一定要明顯,要達到讓兒童看過聽過后,稍加思考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兒童關注力的穩定性低,無意識的關注多于有意識的關注,所以兒童文學的故事情節一定要故事性強,富于幽默感,如果有一些搞笑的內容和形式,就會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兒童總結事情的能力低,所以要求兒童文學的故事一定要完整,章節要明顯。
兒童文學的語言跟普通文學具有同樣特征的要求,以外還須有適合兒童語言特征的獨特要求。
兒童時期積累的詞匯量少,他們尚不能很好的掌握好詞和詞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所以應盡量避免使用生僻的字詞和很難聽懂的長句。兒童文學通常選擇兒童易懂的口頭語和日常使用的一些簡單明了的詞匯,要求以簡潔的方式編寫故事情節。兒童的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所以要求兒童文學語言具有形象性。
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的形象性, 最能真實地體現出社會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情景的形象以及行為和聲音,因此選擇合適的字詞,編輯通俗易懂的句子是很關鍵的。
想要形象化兒童文學的語言,首先要選好形象化的字、詞,此外還得運用形象化的短句子進行描述,這是很重要的。比如:夸張法、擬人法和比喻法等都能生動的表現出具體的描述對象。所以在兒童文學中運用這些方法是對語言形象化的充分利用。
兒童文學的語言,既要要求有形象化的語言,還要求語言流利,有優美的旋律。流利的語言對兒童來講,讀起來聽起來很舒服,很容易激發起孩子們的興趣。
除此以外,顧及到兒童的語言特征,也是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的另一個要求。兒童日常生活語言中,在很多情況下,把社會和自然中的事件用自己習慣語言替說的例子有很多。這些都取決于孩子的思維特征和語言特征。所以適當的運用兒童文學語言能夠進行生動形象的表達,這對豐富兒童文學作品內涵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兒童文學的語言必須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句子流暢,符合孩子的語言特征。
以上是我對兒童文學應具備的一些特點的粗淺認識,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