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學(222122) 樊靈艷
?
綜合實踐教學中情景體驗法的應用分析
江蘇連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學(222122)樊靈艷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指導思想是“活動促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情景體驗法來激起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習中,從而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的體驗,實現全面發展。
綜合實踐情景體驗法應用方式全面發展
據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綜合課程教學多是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然而這種教學模式具有極大的弊端,它大大降低了小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程的興趣。針對這種現狀,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課教學要進行改革,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探索出一條更能適應于小學生生理發展需要、更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因此,情景體驗法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就應運而生了。
情景體驗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事物演練、音樂渲染等方法創設教學情景,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課堂學習的教學方法。
1.從綜合實踐課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看
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目標中指出,小學綜合實踐課不僅要讓學生在其課程中學會處理人際關系,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生活能力的需要。因此,綜合實踐課程需要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實現全面發展。情景體驗法就是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既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又對學生的自身內心體驗加以重視,讓學生借助對情景的體驗,能夠掌握相應的社會常識,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
2.從教學的多層次性來看
綜合實踐課程不僅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行為的調控,學會為人處世。針對這個目標,那么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不能是單層次的,而應該具有多層次性,是知、情、意、行的有效結合。情景體驗法則是這種多層次教學中的典范,實現了幾個層次的有機統一。借助情景體驗法,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在其中教師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判,有利于學生認識與思維的優化;引導學生的自我反省與解剖,極大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及自我調控能力。
1.創設情景
在教學活動為了將課文內容情景化,可以運用實物、圖片、多媒體、錄像等方式,將抽象的文字轉換成栩栩如生的畫面,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觀其形、如聞其聲”,這樣能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上《父母之愛》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關于父母細心呵護、關愛孩子的生活畫面,讓學生通過觀看父母與孩子相處的生活細節,能夠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感悟父母對他們無私的愛。在這時教師進行適時地引導,就能讓學生懂得父母對我們的付出以及關愛。
2.體驗情景
體驗情景,則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迅速進入情景,讓其內心有所觸動,形成一定的感悟。比如,在學習《紙工初步》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看一些團花、拉花、彩燈、小動物等紙工制品,接著讓學生也來動手做一些小紙工制品,并適時地提問:做這些小工藝品需要哪些工具呢?怎么樣做出最精美的紙工制品呢?紙工制作符號有哪些?在實踐操作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轉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能在興趣中學習,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整個課堂的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
3.表達體驗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體驗進行語言組織,然后能夠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比如,講授三年級上冊《紙工初步》這課時,組織學生討論、比賽說說在生活中紙的類型、用途等。通過這種語言交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紙在生活、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這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將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并且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具體的綜合實踐課程教學中,除了運用情景體驗法的上述三種形式之外,還有探討辨別法以及行為實踐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在教學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分析判別能力,并且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學習。
在小學綜合實踐教學中應該注意這些方面:其一,要充分結合學情,把握學生的心理發展動向,設計情景時不能夠生搬硬套;其二,明確情景體驗法的設計目的。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中,其運用目的是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三,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擴大自己的教學影響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知欲。
在綜合實踐教學中,運用情景體驗法激起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使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習中。教師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從最大程度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特約編輯左蕓)
G623.9
A
1007-9068(2016)24-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