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豐縣創新外國語學校(217000) 吳昌龍(執教)北京市亦莊實驗小學(100000) 特級教師 李竹平(評析)
身臨其境讀故事,感同身受寫佳作
——《破耳朵兔子》創意讀寫教學與評析
江蘇豐縣創新外國語學校(217000)吳昌龍(執教)
北京市亦莊實驗小學(100000) 特級教師李竹平(評析)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兩者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破耳朵兔子》創意讀寫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分別從破耳朵兔子的角度、大黑蛇的角度和兔媽媽的角度時行閱讀體驗、感悟寫作。整個教學過程將文章的敘事與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經驗融為一體,探索出讀寫結合的新路徑,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讀寫水平。
創意讀寫教學 故事評析
語文教學的四大內容是聽、說、讀、寫。實際上,讀、寫所占的比重遠較聽、說大。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從國文科,咱們將得到什么知識,養成什么習慣?簡括地說,只有兩項,一是閱讀,又一項是寫作……這兩項的知識和習慣,他種學科是不負授與和訓練的責任的,這是國文科的專責。”所以,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其中,閱讀是學生對語言信息的獲得、處理和體驗的內化過程,寫作是學生對語言信息的組織和表達的外化表現,這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有創意的讀寫結合教學對探索讀寫結合的新路徑,提升讀寫結合的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以教學加拿大的湯·西頓《破耳朵兔子》中的一個故事為例,從材料的可讀性、可創性等來說說讀寫結合的有效性與創造性。
“讀寫結合”首先要尋得讀與寫的結合點,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能成為寫的載體。《破耳朵兔子》講述了兔媽媽為了保護小兔子的故事。在一天清早,一只叫莫利的兔媽媽把她的孩子放到草堆里,告誡兔娃娃藏好,不要出聲。但是,小兔子聽見了沙沙的聲音,覺得十分好奇,就出來看了看。小兔子看見了一條大黑蛇。于是,大黑蛇纏住了小兔子并咬住小兔子的耳朵。從此,這只兔子就被叫做“破耳朵兔子”。平時那只“會被自己的影子嚇得魂不附體”的膽小兔媽媽,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居然拼著命勇敢地、無所畏懼地與殘忍、粗大的黑蛇搏斗,并從大黑蛇的口中奪回了兔娃娃的生命。故事不僅生動、細致地刻畫了小兔子的內心活動,還把兔媽媽與大黑蛇相搏斗的場面也刻畫得活靈活現。讀這個故事,仿佛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原文片段:
“媽媽!”可憐的小兔子簡直嚇死了,在大黑蛇向它撲來時,它大聲叫起來。
它四條腿憋足勁兒逃跑,但是大蛇像黑色的閃電一樣,追上了兔子,咬住了它的耳朵,用又黑又長的身子纏繞著孤獨無援的小生靈,正想把它吞下去,當一頓美餐。
“媽媽!……”小兔子低弱的聲音尖叫著。
……
母親又跳起來,用爪子更有力地狠命抓了一下粗大的仇敵。黑蛇還咬住兔娃娃的耳朵不放,同時又想咬兔娃娃的母親。不過大黑蛇只咬下了兔媽媽的一撮毛。這時,從大黑蛇渾身是鱗的圓體上,淌出了幾道血溝,這是被拼命的兔媽媽用爪子抓出來。
……
(一)站在兔娃娃的角度讀
師:剛才大家都讀了這篇小故事,也知道了故事的內容。誰能嘗試站在兔娃娃的角度來讀好這幾段話?
生1:“媽媽!”可憐的我簡直嚇死了,在大黑蛇向我撲來時,我大聲叫起來。
師:這第一句,誰還有別的讀法?
生2“:媽媽!”在大黑蛇向我撲來時,我簡直嚇死了,可憐地大聲叫起來。
師:同學們來看一看,兩位同學的說法有什么不同?
生3:第二位同學調整了語序。
師:調整了語序,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生4“:可憐的我簡直嚇死了。”聽起來有些別扭。“我簡直嚇死了,可憐地大聲叫起來”很通順。
生5:第二個同學通過調整語序,句子變得通順了,而且也能感受到兔娃娃遭遇大黑蛇時非常緊張。
師:你就按照這種調整再來讀一遍。(學生讀)
師:現在什么感受?
生5:我覺得自己就像兔娃娃,現在很緊張。
師:這種現場感就叫“身臨其境”。請你繼續讀下面的句子。
生5:我四條腿憋足勁兒逃跑,但是大蛇像黑色的閃電一樣,追上了我,咬住了我的耳朵,用又黑又長的身子纏繞著孤獨無援的我,正想把我吞下去,當一頓美餐。
生6“:媽媽!……媽媽!……”我可憐極了,尖聲大叫著。這時,殘忍的大黑蛇已經纏得我喘不過氣來了。
……
師:站在兔娃娃的角度來讀這個片段,你讀出了什么?
生1:感到兔娃娃非常可憐。
生2:很為兔娃娃擔心,太殘忍了。
生3:大自然的弱肉強食,這是自然之道。
師:站在兔娃娃的角度讀,我們讀到了兔娃娃的可憐。假如站在大黑蛇的角度讀,又該是什么感受呢?
(二)站在大黑蛇的角度讀
生1:“媽媽!”可憐的小兔子簡直嚇死了,在我向它撲去時,它大聲叫起來。
師:誰還可以像剛才那位同學一樣把句子的順序調整一下,再來讀一讀?
生2:在我向那只兔娃娃撲去時,小兔子簡直嚇死了。它可憐地大聲叫起來“:媽媽!”
師:改得真好,不僅完整,而且生動。
生3:兔娃娃四條腿憋足勁兒逃跑,但是我像黑色的閃電一樣,追上了兔子,咬住了它的耳朵,用又黑又長的身子纏繞著孤獨無援的它。我正想把它吞下去,當一頓美餐——
生4:“媽媽!……媽媽!……”可憐的小兔子尖聲大叫著。這時,殘忍的我已經纏得它喘不過氣來了。
師:也可以改成“兔娃娃已經被殘忍的我纏得喘不過氣了”或者“我殘忍地把小兔子纏得喘不過氣了”。
生5:于是……兔媽媽一跳,前腳跳過那可怕的蠕動的我的身子,后爪靈活地抓了一下我的身子。我給母兔這猛地一抓,不由得抖動一下,惡狠狠地“蘇蘇”叫起來。
師“:前腳跳過那可怕的蠕動的我的身子”可以改為“前腳跳過我那可怕的蠕動的身子”。
生6:母兔又跳起來,用爪子更有力地狠命抓了一下粗大的仇敵。我還咬住兔娃娃的耳朵不放,同時又想咬兔娃娃的母親。不過,我只咬下了兔媽媽的一撮毛。這時,母兔從我渾身是鱗的圓體上,淌出了幾道血溝,這是被拼命的母兔用爪子抓出來。
師:最后這一句還不通順,可以這樣改“這時,母兔從我渾身是鱗的圓體上,用爪子抓出了幾道血溝”,要改通順、完整。
師:站在“大黑蛇”的角度讀,讀出什么感覺?
生:大黑蛇很殘忍。
……
(三)站在“兔媽媽”的角度來讀
生1“:媽媽!”我那可憐的小兔子簡直嚇死了,在大黑蛇向它撲來時,它大聲叫起來。
生2:就在這時,我從森林深處箭也似地飛竄出來。這時的我就不是從前那只會被自己的影子嚇得魂不附體的膽小母兔了。母愛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我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叫聲使我鼓足了勇氣。于是……我一跳,前腳跳過那可怕的蠕動的蛇身,后爪靈活地抓了一下蛇身。蛇給我這猛地一抓,不由得抖動一下,惡狠狠地“蘇蘇”叫起來。
生3:我又跳起來,用爪子更有力地拼命抓了一下粗大的仇敵。黑蛇還咬住兔娃娃的耳朵不放,同時又想咬我。不過,大黑蛇只咬下了我的一撮毛。這時,從大黑蛇渾身是鱗的圓體上,淌出了幾道血溝,這是被拼命的我用爪子抓出來。
生4:大黑蛇覺得受不了了。它纏著小兔子的身子不那么緊了。小兔子當即逃脫了蛇口,鉆進了矮樹林中……
師:站在“兔媽媽”的角度去讀,你讀出了什么?
生1:讀出了兔媽媽的勇敢。
生2:母愛是偉大的。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因為“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是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教學中,教師要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作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習作時,可以在體裁、結構、寫法等方面與原文類似;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原文有所改變、有所創造。在這樣的學習積累和操作過程中,學生不斷將語言和方法內化,表達能力自然不斷得提升。
師: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讀,我們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們讀出兔娃娃的可憐、大黑蛇的兇殘、兔媽媽的勇敢。除此之外,你還能從變換人稱的角度,讀到什么?可以針對故事寫法方面思考一下。
生:故事是一篇童話。
師:童話有什么特點?(總結童話多采用夸張、擬人、象征、幻想等表現手法去編織奇異的情節)文中有相關句段,可以找出來。
生:故事寫了兔娃娃的內心活動,情節很曲折。本來兔娃娃馬上就要被大黑蛇吃掉了,這時候兔媽媽出現了。本來兔媽媽很膽小,沒想到反而勇敢了。
師:這篇故事采用了夸張、擬人、比喻等方法,刻畫人物內心活動。我們在以后的寫作中,都可以嘗試運用。
師:兔娃娃沒有聽從兔媽媽的叮囑,遭遇了大黑蛇,后來成了“破耳朵兔子”。經過這次危險,相信它也會吸取不少教訓。應該說,這給它永恒的記憶。那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記憶呢?
生1:有一次過馬路,因為沒有遵守交通規則,差點被車撞到。
師:你能用故事中的相關句式來表達一下嗎?
生1“:救命啊!”可憐的我簡直嚇死了,在一輛汽車向我駛來時,我大聲叫起來。
師:再多說一些。
生1:我四條腿憋足勁兒逃跑,但是汽車像閃電一樣,差點追上我。幸虧我跑得快,要不然,我就要受傷了。
師:除了汽車,還有其他的嗎?
生2:老師,能說小動物嗎?我想說我家的一只小烏龜。
師:你說吧。
生2:“啊!”我可憐的小烏龜,在爸爸不小心踩了它一腳之后,我大聲叫了起來。
都怪我,我剛把小烏龜放在客廳里的,它就遭到了爸爸那殘忍的一腳。更可氣的是,爸爸踩了我的小烏龜,連句道歉的話都沒有。真是太讓人難過了。
師:你說得不錯,請你把你說的這段話寫下來。除此之外,如果能站在小烏龜的角度來敘述,就更不一樣了。
師: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歷。也許是不小心滑到了,也許是不小心考砸了,也許是比賽失敗了,在生活中,總有一些值得我們寫的故事。現在請大家任選剛才三次變換角度的一種或許兩種,把你的故事寫下來,待會請讓大家來評一評。
顧振彪先生認為“:寫作與閱讀結合,一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聯系課文進行寫作,就在應用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應用把課文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以課文為寫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寫作訓練,尤其利于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結合《破耳朵兔子》的教學案例,變換角度讀,能夠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愿望,進而拓寬語言與思維統一發展的渠道。角度變換帶來了思維的發展、言語的實踐,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通過變換角度閱讀,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教學方法上打開創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弦發出美妙的音樂。”事實證明,讀寫的巧妙結合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挖掘課文的可寫性,把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在作文天地里為學生插上一雙自由翱翔的翅膀!
真體驗,才能真寫作
李竹平
新名詞看得多了,口號聽得多了,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都愈來愈給人“生死疲勞”的感覺。第一眼看到“創意體驗作文”的提法,我習慣性地警惕起來。語文教學改革折騰了幾十年,幾乎一直在兜著圈子轉悠,被轉暈的除了一線教師,還有殫精竭慮的專家們。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是我們的專家喜歡高高在上,用俯視的姿勢看待實踐,實質上他們從沒有體驗過真實的實踐;二是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普遍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反思精神,以至于對身邊的教育常識視而不見,卻盲目推崇自己并不真正理解“新名詞”“新理念”。
讀了吳老師有關《破耳朵兔子》的創意讀寫教學案例,我漸漸放松了警惕,進而欣賞起這種創意體驗來。除了《破耳朵兔子》的教學案例之外,我又讀了吳老師另外幾篇有關創意體驗作文的論述和案例,在對這一課題有了比較全面認識的同時,也被他的實踐探索所吸引,并為他取得的成績點了贊。
接下來,結合吳老師的《破耳朵兔子》教學案例,看看創意體驗是如何在具體的讀寫實踐中得到落實的。
通常,我們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享《破耳朵兔子》,不外乎解決這樣幾個問題: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么寫。這幾乎對應著哲學意義上的終極三問,已經成了文本閱讀的范式。但是,這三問顯然是外在“體驗”的,將作為學習主體的師生都置于被動的境地中,它也必然在文本與讀者之間人為地造成了隔閡。吳老師深諳此理,所以他創意地引導學生展開體驗式的閱讀對話活動。案例中,學生的體驗從三個角度得到落實。首先,從“破耳朵兔子”的角度讀進去;接著,從“大黑蛇”的角度來體驗;然后,從“兔媽媽”的角度體驗。整個教學將文章的敘事與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經驗敘事融為一體,進行情感的遷移和體驗。顯然,這不僅僅是換個角度體會文本內涵的問題,角度的轉換帶來的是生命的不同體驗,“是寫作主體內在精神、獨特個性的自由顯現,是其生命力、創造力的文字外化”,是生活經驗的自主感知和體驗的深化。有了這種多維度的讀進去的體驗,再將這種體驗運用于自主表達中,就能逐步沉淀、內化為生命敘事的自覺了。這樣的“創意”是體驗的需要,這樣的“體驗”是言語生命成長的需要。
強調“體驗”不僅需要《破耳朵兔子》案例中的不同的角色感受,還需要更豐富的讀寫生活創造。“創意體驗”作文的研究,是將語文學習生活化的實踐和探索。生活中需要記敘文體,也需要議論文體、說明文體。小學生如何對不同文體進行體驗,吳老師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值得肯定。
(責編韋雄)
G623.2
A
1007-9068(2016)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