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東海縣牛山街道望東小學(222300) 張 娟
批注式閱讀的實踐研究
江蘇連云港市東海縣牛山街道望東小學(222300) 張娟
批注式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有效途徑。目前的批注式閱讀教學存在師生課堂“對抗”的異化現象。對此,要對尋蹤覓源,找出異化的原因;同時,更要尊重學生的體驗,教給學生批注的方法。這樣,才能使批注式閱讀產生其應有的作用。
批注式閱讀實踐研究異化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審美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師生之間應展開較深層次的對話。批注式閱讀是一種有效的對話形式,它逐漸為廣大師生所接受。但是,當前的批注式閱讀教學存在著異化的現象。
(一)尋蹤——發現課堂“對抗”的異化現象
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復習字詞后,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自由批注。師生交流時,教師卻尷尬地發現有的學生不知如何批注;有的批注只是一種簡單的內容搬家;有的沒有聯系全文,批注錯誤。無論教師怎樣分析、引導,多數學生毫無反應,產生了一種“對抗”的場面,整個課堂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課堂上,師生的這種“對抗”現象,是一種異化行為,是一種課堂“偽對話”。
(二)覓源——探究課堂“對抗”的異化本質
覓源,從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內涵來對師生“對抗”的現象進行本質追問。
1.教師在對待批注式閱讀認知上的疏忽。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我們教師往往忽視教學中經常存在的或多或少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致使教學目標不明確、模糊,教學偏離了應有的軌跡,導致學生的閱讀效率低下。
2.教師對批注式閱讀的指導方法陳舊。學生學會批注式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許多教師不去培養學生的興趣,不懂得要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沒有系統地教給學生批注的正確方法,甚至在學生批注不到位時采取一味指責、呵斥的辦法,學生批注的積極性必然會受挫。
(一)尊重——定位課堂“對話”的基調
教師是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組織者,要及時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授之以漁。正如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說:“兒童有著強大的驅動力和創造力,教師的任務是管理和引導他們,把他們的驅動力和創造力用于值得從事的活動中。”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才能高屋建瓴,做好智慧生成的引領者。
(二)體驗——開啟課堂“對話”的鑰匙
1.欣賞點評,摘錄評析。
課堂上,學生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為了更好地開展批注式閱讀,我先讓學生觀看一段經典批注作品的片斷,讓學生明白古人就已學會批注閱讀;再把自己對一篇課外讀物的閱讀批注展示給學生看。這樣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知道批注就是把自己想到的、理解到的寫在書上就可以了。
2.教會方法,授之以漁。
(1)符號式批注。符號式批注不僅簡單而且實用。它是師生在批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或一個能引起特別注意的字、詞、句、段用不同的符號或不同的顏色加以圈點、勾畫來幫助閱讀的方法。它一般在學生初次感知文本時運用。用什么符號,全班可以共同擬定,在字、詞、句、段上圈點、勾畫符號要一致,不可隨意更換。比如,一些常用的批注符號:在一類字上加圈“○”;不會的字下加“△”。擬定了符號后,教師指導學生用這些符號進行標注,每次讀課文都能留下閱讀和思考的痕跡。
(2)文字式批注。文字批注是指學生根據初讀時所做的符號進行進一步的閱讀批注,可分為眉批、旁批、夾批、腳批等。經常進行這樣的批注訓練,學生將讀書、思考、寫作三者結合起來,慢慢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3.關注評價,導行導心。
批注式閱讀必須進行經常性的訓練。為了保證這種批注閱讀的可持續性,我們還應采取相應的評價策略。
(1)檢查反饋。主要采用定期檢查和輪流抽查的方法進行評價。評價時有兩個重要的標準:一是態度,態度決定一切;二是質量,看學生是否有較為精彩的批注。
(2)展示交流。學生影響學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對優秀的批注,教師要積極利用,將批注作品展示出來,使它成為課堂教學的資源。
批注式閱讀教學,只有以生為本,關照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情感態度、思考角度,真正從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出發,給學生提供一個靜靜地閱讀、親近文本的機會,才能使“偽對話”的現象慢慢消失,使課堂教學變得精彩起來。
(責編韋雄)
G623.2
A
1007-9068(2016)2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