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王淵
(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教會學生知識是什么,還要教會學生怎么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識。前者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后者是主動探索的過程。物理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高中是培養學生“三觀”的黃金時期,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最佳階段,以高中物理教學為基礎,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施提出了三個要點:遵循認知規律;進行實驗改革;開展探究活動。對其他高中物理教師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高中物理;創造性思維;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造性,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思維定式,對新知識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過程中,不容易受到既有認知的影響。本文從高中物理教學出發,對其進行了討論,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創造性思維,讓他們能夠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去解決問題。
創造性思維是指通過人類思維在揭示事物客觀規律和本質的基礎上產生的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或者具有獨到見解的思維成果的總稱。它包括發散性思維、集中性思維、逆向思維、超前思維、聯想思維等。
就一般性思維而言,創造性思維具有否定性、疑它性、多元性、獨立性等。創造性思維的否定性主要表現在對現有社會現實和現存事物的思想的否定,這是建立在對舊有事物有著深刻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只有對現存的事物、現象有了自己獨到的認識,才有資格對這個事物或現象進行評判、否定,這個思維碰撞的過程,正是因為人類對舊有思維的懷疑,也就是疑它性。多元性的存在是因為同樣的內容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就會形成思維的多元化。群體思維是建立在個體思維的基礎上的,從這個角度看思維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創造性思維是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思維再創造,通過總結前人思維的共同點,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獨到見解,提出新的、獨特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新的思維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進行科學創新和探索。物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學生日后進行科學探索和創造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提出了遵循認知規律,進行實驗改革,開展探究活動三個要點。
1.遵循認知規律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和現象概括歸納的反映。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要遵循人類大腦的認知規律。思維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創造性思維要做到的是跳出具體的事情,思考事情背后的本質和推動事情發展的原因,通過結合自己所學知識找到解釋這個事物運作規律的模型。對于已經掌握了全局性的思維方式和規律的學生,要引導他們進行知識和思維的跨領域遷移,最大化知識的價值,做出更好的思維判斷。
2.進行實驗改革
實驗改革是幫助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另一種方法。物理實驗本質上也是歸納與演繹的過程。在實驗中有意識地要求學生應用歸納和演繹的思想,就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在電流表、電壓表測量電阻的實驗中,老師給學生講解了理論知識后,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課程的設計,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選擇實驗儀器,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最后自己進行實驗報告的編寫和實驗數據的處理。這樣給學生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學生在既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可以進行思維創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和運用提供了機會。
3.開展探究活動
探究性實驗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現象提出問題、猜想假設,以科學的手段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分析論證的過程。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和不可預測性。教師要引導學生成為探究學習的主體,促進整個探究實驗的順利進行。在研究多個物理量對某個物理現象的影響時,可以用控制變量法保持其余物理量不變,單一研究某一個變量對物理現象的影響,再對其他變量依次研究。學生從中理清了本次實驗設計的大致思路。接下來,教師要給出一個實驗演示,幫助學生更條理地設計實驗方案。本次實驗探究設計的變量太多,可以進行任務分配,各小組分別研究某一個因素。請各實驗小組討論實驗需要考慮的問題:如何控制其他變量,實驗需要哪些工具等。小組根據老師演示的實驗,設計自己小組的實驗步驟和實驗表格。這個探究過程和實驗進行了結合,老師同樣可以把探究和生活結合,利用生活中的常見情境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高中是學生形成自我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高中生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勇于探索。本文結合高中物理教學,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施提出了三個要點:遵循認知規律,進行實驗改革,開展探究活動。可以作為其他學校物理教師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參考。
[1]孫開森.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途徑研究[J].學周刊:C版,2013(10):160.
[2]王飛科.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有效方法[J].軟件:電子版,2014(3):124.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