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逸杰(河南省洛陽市第四十六中學)
信息技術背景下語文教師的角色變化
竇逸杰
(河南省洛陽市第四十六中學)
在信息技術極其發(fā)達的今天,語文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傳統(tǒng)角色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和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充分運用,語文教師傳授知識的使命變得更為多元,方法和途徑也更為廣闊。依我看來,信息技術背景下語文教師的角色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變化。
語文新課程標準已經給我們明確了“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在信息技術條件下,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了更好的方法和路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白板教學系統(tǒng),并且接入了互聯(lián)網,教師一支粉筆打天下的傳統(tǒng)課堂已經不復存在,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和內容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由一個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總規(guī)劃師。信息時代,互聯(lián)網天下,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途徑和方法空前廣闊,但這其中,也存在很多重復、無用甚至錯誤的語文學習信息,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限于時間、精力和各方面條件,單靠學生是萬萬不行的,這個時候更多的是依靠語文教師本人,從語文學習的信息選取到學習、交流、探討的全過程都需要教師有一個總體的規(guī)劃去指導或引導學生,這樣才不至于讓學生陷入信息的“泥潭”,才能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現(xiàn)代課堂,我們已經擁有了一系列的現(xiàn)代化電教設備,如多媒體投影、白板、光纖網絡等,這些信息技術設備的使用者大多是教師,考慮人身或財產安全等多種因素,一般學校都不允許學生私自使用,這也直接導致了這部分信息設備的使用效率比較低,“學生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揮。但個人認為,目前已經基本普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似乎可以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信息化補充利器。這些設備不應該是洪水猛獸,只要因勢利導,其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本人在執(zhí)教的班級曾經做過實驗,針對某些探究性問題,鼓勵學生使用智能設備在互聯(lián)網上尋求相關資料,結果顯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明顯提高,也沒有出現(xiàn)所謂的網上聊天和打游戲等不良現(xiàn)象。上述教室內固有信息技術設備和學生個人信息技術設備都可以稱之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信息技術硬件環(huán)境。作為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致力于給學生建造學習語文的良好信息技術硬件環(huán)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樣才能掃除學生學習語文的信息技術障礙,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設備的功效。除了要做一名硬件環(huán)境建筑師,語文教師還必須在軟件環(huán)境建造上下功夫,課堂上用的多媒體資料、課件、講義,推薦給學生的語文學習網站、軟件,智能設備上的語文學習APP等,這些信息技術軟件環(huán)境都需要語文教師精心去營造。惟其如此,學生才能在教師建造的信息技術大廈里真正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生學習語文的廣度和寬度與傳統(tǒng)課堂有很大差別,教師不再是語文知識的唯一來源,視覺媒體、影音資料、互聯(lián)網提供了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扮演好學生學習語文的評價師,因為評價具有導向、激勵和反饋作用,適當、正確和及時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和決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效果。要扮演好學生學習語文的評價師,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要善用形成性評價。要注重語文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語文學習過程的有機統(tǒng)一,不可偏頗。教學目標的提出一定要基于現(xiàn)有條件,既要重視“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運用,又要結合信息技術因素,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效率是評價中要重點反饋給學生的幾個因素。(2)教師要注重過程性評價。語文素養(yǎng)提高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過程重于結果,學生只要積極參與了,努力付出了,即使沒有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也應該視其學習過程給予一定的肯定。(3)教師要巧用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用得巧了,可以發(fā)揮其發(fā)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問題和不足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由于學生學習語文的資源和途徑空前增多,很多學習內容可能超出了教師的控制范圍,為了有效地掌握學情,有必要適時地運用診斷性評價,以便調整教學內容。第四,教師要慎用終結性評價。由于終結性評價具有蓋棺定論性質,容易忽視過程,忽視個性,而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所以語文教師要慎用此評價,要始終明白評價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學生人文素養(yǎng)、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背景下,語文教師只有打破傳統(tǒng)思維,轉變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劃師、建筑師、評價師,才能在信息化大潮中真正把握住語文教育的脈搏,事半功倍,圓滿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注: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基于信息技術的中學語文教學方式革新研究”(課題編號:JCJYC150103109)階段成果之一。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