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毛多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第一民族高級中學)
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物理困難的成因及對策淺析
——以海南藏族自治州少數民族高中學生為例
彭毛多杰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第一民族高級中學)
在“教育興國”落實過程中,少數民族因民族生活習慣、生存環境的差異,造成受教群體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存在著無法忽視的現實困難。為優化少數民族教育環境,促進少數民族教育深化改革,分析現階段該地區物理教學面臨的困境及主要形成因素,并結合當前教學的師資力量,集中優化思想,擬定科學應對策略。
物理;困難成因;對策分析
物理教學因關聯性大,邏輯思維需求較高,一直是教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現階段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在高中物理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呈現出學生學習困難現象,其不僅阻礙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也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此,特以海南藏族自治州少數民族高中生為例,研究阻礙其學習物理的現實困境及成因所在,以解決困難,優化教育為目標,打造科學的應對策略,以此促進少數民族高中生了解物理知識,扎實物理基礎,并培養其學習積極性,便于教育教學的深化落實與科學發展。
1.物理基礎不扎實
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來自于物理基礎知識不扎實。對海南藏族自治州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初中學習時因家庭環境或教育原因,在物理的學習上均呈現基礎知識掌握不足、認知不夠等現象。該現象不僅阻礙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知識,同時也影響了少數民族學生繼續求學的積極性與自信心,不利于“教育興國”的開展,并對平衡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構成阻礙。
2.語言環境差異大
語言環境差異大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物理困難的主要因素。現階段我國高中普遍的教育模式為漢語教學,對少數民族學生而言,漢語教學無疑是其學習的難關所在。海南州雖然針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了漢語普及,但是眾多藏族學生的漢語能力還明顯不夠,加之雙語教師資源的匱乏,造成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物理的難度加大。
1.少數民族教育落實難度大
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物理的現實困難進行分析,其物理基礎不扎實的形成原因在于少數民族教育落實難度較大。少數民族生活地域往往較為偏遠且不發達,因此造成該地區的信息流通不暢,受教育程度不高。由于我國近年來實施“教育興國”及促進落實少數民族教育發展政策的有效開展,人們已經意識到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改善教育環境,優化教學內容,擴大教育投資方面仍有大量尚待完善之處,由此造成少數民族教育落實困難,諸如海南藏族自治州高中生學習物理基礎知識薄弱的主要原因。
2.雙語師資力量較匱乏
當然,學習物理基礎差,語言環境差異大的根本原因,不單單是教育落實難度大,在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師資源匱乏,師資力量不足同樣是造成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物理困難的根本原因。由于漢語知識薄弱,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在初中時已經無法接受良好的物理知識教育,到了高中后,語言差異的擴大,雙語教師的匱乏,將進一步致使受教群體無法很好地了解與學習物理知識,以至于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難上加難。
經分析物理教學面臨問題,擬定優化策略兩點如下:
1.優化教育環境,促進教育落實
在教育環境優化開展初始,首先應考慮學生物理基礎知識薄弱現象,由發散思維,尋找關聯性,加強校際合作,打造初高中銜接教學手段,保證學生在學習初中物理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高中物理常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入初中基礎知識再復習環節,有效保障高中與初中間的物理知識存在共同點,并有效融合。當然,針對初中并未有良好基礎知識的少數民族學生,教師可利用業余興趣小組、自主教學、互助教學等手段,讓基礎知識較好學生在興趣組、自主教學環節中輔助基礎知識較差同學重新學習基礎知識。利用自主教學等一系列先進教學手段,受教群體之間將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可借助教授與受教這一過程鞏固雙方的物理知識,確保物理基礎的牢固,并就此推動物理教學發展,潛移默化構筑科學教學環境,促進教育科學落實。
2.培養教育人才,確保教育深化
打造科學的教育環境,引入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少數民族高中生學習物理能力的培養而言至關重要。對此,為確保以上內容的有效實現,推動教育深化改革的關鍵,應著眼于教育人才的素質培養。對此,促進教育環境優化的科學方法應重點落實于教育人才職業素質培養的基礎上,確保教學手段科學新穎,實現語言溝通順暢無阻,敦促教育人才素質優化,是現階段少數民族高中生學習能力培養發展的重點。培養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敦促老師掌握教學技巧,熟悉學生心理,應用所學技能,保障少數民族高中生有效學習物理知識,增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科學認知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以培養優秀教師為目標,促進青海教育教學方法的科學改革,學生自發學習,互助學習,以便優化教學環境,促進教育發展,實現少數民族高中生課業學習能力的優化提升。
[1]羅文.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困難成因與對策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3(4):62-65.
[2]余洪.淺談少數民族學生初中物理的學習障礙成因與對策[J].赤子,2014(11):212.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