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平(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第一中學)
高中學生非正常退宿現象的分析與思考
王忠平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第一中學)
非正常退宿是指由于學生的家庭住址離學校較遠或家庭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環境,本應寄宿在學校,但由于某些原因,盡管不具備良好的走讀條件,但仍然提出退宿申請的現象。非正常退宿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為了讓子女的學習成績更好,為了子女的生活更舒適等原因,放棄學校住宿的便利條件和進行集體生活的機會,在學校周圍租房或寄住在親戚、朋友家中,以便于子女學習、生活,以期望獲得更好學習成績的一種現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越來越關注子女的教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投資方式”也多元化。學生住宿問題近幾年的變化,最明顯的是寄宿學生在學習中途出現了大量非正常退宿的情況。非正常退宿導致學校宿舍大量空置,而校周邊出租房價格水漲船高,家長陪公子讀書現象愈演愈烈。
1.傳統人才觀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態勢難以撼動社會積淀已久的傳統成才觀和用人觀。上大學、上名牌大學、上名牌大學的熱門專業,依然是學生和家長們的夢寐以求,分數和升學仍是絕大多數學校、教師所追求的生命線。有些家長,當子女步入高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更加急切,認為成才之路就在眼前,考上大學,就會有好工作,有好未來。所以,在校外租房以便全身心侍候子女,以求能安心讀書,早日成才。當前,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已從昔日的單純知識型轉向知識、能力和人格協調發展的綜合素質型。學歷文憑對于個人,只是其經過人才生產程序的一個證明,并不能等同于其真正的價值,關鍵是看其是否能干事、會干事。人才,本來就是能干事、會干事的人與其他人相比較的結果。
2.家庭教育的原因:受舊式人才觀的影響,部分家長認為考大學是孩子的唯一出路。選擇退宿的家庭,其家長大都有以下心理:
A.溺愛心理。有的家長認為只有一個孩子就只有一個希望,不能讓這個承載全家希望的寶貝受一絲的辛苦或傷害。為了能給孩子多一點學習時間,有些家長連疊被子、洗衣服等事情都代孩子做了,以保證孩子每天就是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B.補償心理。有的孩子上高中后成績不理想。家長以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過問的少,導致孩子的成績不夠理想?,F在無論如何不能再虧欠孩子了,于是選擇退宿、租房陪讀作為補償。
C.從眾心理。當班級中有一個學生因為某種原因退宿時,對群體中其他許多學生都會產生影響或暗示,從眾性對于他們的行為而言就是一種強大的推動力量,于是其他寄宿的學生也會選擇退宿。
D.攀比心理。有的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退宿了,上學有人陪侍了,而且成績比自己孩子的要好,為什么我們不這樣做呢?于是不落后的心理驅使他們選擇退宿。
3.學生發展過程中的心理原因:現在有的學生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大部分選擇退宿的學生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A.恐懼心理。有的學生從小上學都在離家不遠的學校,一旦要和不認識的同齡人吃住、學習在一起,總覺得不適應、不踏實,再加上獨立生活能力差,開學不久就會選擇退宿,要求家長租房、陪讀。而子女給家長提出要求,家長總會盡力而為。
B.懶惰心理。有的學生從小在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沒有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并且還懶于主動去學,或者對學校的住宿條件不滿意,最終會以各種理由選擇退宿。
C.上進心理。有部分學生很看重自己的學習成績,看到自己周圍有的學生成績較好,考取了理想的大學,為了給自己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不用在學校受到晚上熄燈時間的控制等原因選擇退宿。
D.從眾心理。有的學生看到自己的同學有不少選擇退宿,這些同學中不乏成績好的同學,他們把別人的進步的原因看成是因為退宿后自我支配的時間更多,于是也就提出退宿要求,希望自己也能取得像他們一樣的好成績。
4.學校的常規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學生退宿的原因,除了來自家庭和學生自身外,對學校的軟、硬件設施的影響也很大。
A.住宿條件落后,宿舍管理不完善,生活設施沒有及時維護、更新,學生不愿意在學校住宿。成為學生退宿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B.同學之間的影響,也是導致退宿的原因。寄宿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有些住校生在宿舍的活動得不到有效的監控,使得一些比較好的同學感覺環境不利于自己學習生活。
C.學校食堂的飯菜品質問題。學生學習是第一要務,固然不能圖物質享受,但大多數的學校食堂都是壟斷經營,飯菜品種單一,味道不好,數量不足,衛生狀況較差等情況屢見不鮮。以至于學生每天花費并不少,而吃不飽、吃不好的情況就習以為常,導致學生厭倦住校,厭倦在校用餐,選擇退宿也不足為奇了。
1.對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建議:選擇退宿的家長在退宿陪讀前一定要真正明白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有必要退宿陪讀。如果孩子品格健全,希望能有更多的可支配時間用于學習,那選擇退宿可能會有好的效果?;蚝⒆釉趯W校難以管控,學校要求退宿,家長協助參與教育管理,我們覺得此時退宿確實是應該的。但選擇退宿如果純粹是從眾行為,是為了享受生活,它將可能使您的孩子變得更加好逸惡勞、好吃懶做,任何一個家長不可能陪他們一生,在未來的生活中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對學校管理的思考與建議:對寄宿學生而言,住宿是生活的一部分,居住環境的好壞本身就體現了生活質量的好壞。時代在進步,學校的住宿條件也應與時俱進,把陳舊落后的生活設施進行更新換代,多一些人性化管理,加強家長學校的建設,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的教育理論水平,從學校層面減少學生非正常退宿情況的發生。
非正常退宿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往往會讓學生產生依賴,在其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自主努力、自主創新、自主鍛煉的機會;還可能在生活上養成缺乏責任感、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生活作風。這與目前正在推行的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方向背道而馳。通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減少非正常退宿現象,實現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