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芳(中共寧德市委黨校,福建寧德)
天藍水碧,堅持綠色發展
陳錦芳
(中共寧德市委黨校,福建寧德)
立足國情,緊跟時代潮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理念則是在遵守生態文明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形成發展的,因此必須要堅定不移堅持綠色發展,以綠色發展為前提發展經濟。
綠色發展;資源短缺;環境危機
近年來,關于如何通過綠色、低碳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的首要任務。作為發展大國的中國,更需要有這樣的覺悟及義務,因此,堅持綠色發展已經迫在眉睫。
從廣義上說,綠色發展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通過能源及物資消耗的降低,來發展環境友好型,循環低碳的產業,從而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而從狹義上說,綠色發展又可以分為以人自身生產為主要形式的均衡發展,以能源生產為主要動力的低碳發展,以環境為主要空間的清潔發展,以廢棄物為主要對象的循環發展,以科技革命為保障的安全發展這五種形式。
1.面對全球資源短缺的必然選擇
包括石油,天然氣在內的能源,已經由于人類工業化進程的大規模推進在以人類所預想不到的速度不斷減少,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但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它們的總量是確定的,由于人類的貪婪,這些資源的短缺問題已經日益顯現。
正是由于全球資源短缺的問題,也迫使我們必須發展綠色經濟,強調綠色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又實現資源節約的目標。當今世界各國都在強調綠色發展,可見世界各國都對資源短缺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在綠色發展道路中,起步晚的我們更應該迎頭趕上,推進綠色發展理念在全國的貫徹實施。
2.面對全球環境危機的必然選擇
說到全球的環境危機,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全球的氣候變暖,然后全球氣候變暖僅僅只是全球環境危機的一個部分而已,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不斷發生的大規模自然災害,比如地震、海嘯、水災等等,無不體現著全球的環境危機。
越來越嚴重的工業污染已經污染到了南極地區,每秒在世界上都有一個物種在消失,伴隨而來的是人類健康狀態也由于環境的惡化而惡化。從2000年到2007年,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率以每年8.4%的驚人速度在增長,而世界各國的森林覆蓋率也在不斷退化,這些赤裸裸的現實都在不斷給人類敲響著保護環境的警鐘。
3.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現狀的必然選擇
2008年波及眾多國家的全球金融危機雖然已經過去快十年了,可是它所造成的危害至今仍在,在現今社會,只有依靠新技術,依靠新能源的不斷突破才有真正走出那場金融危機,而這些與綠色發展密不可分,只有堅持綠色發展,才能不斷促進節能環保技術的發展。
縱觀歷史,每一次技術革命的發展都是在經濟危機的促發下形成的,因此在現在這個危機中,也同樣孕育著一場以新能源為主體,以節能環保為主要目標的新技術革命。無論是新能源還是節能環保技術都是在綠色發展的范疇中,因此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現狀,堅持綠色發展是走出這場危機的必然選擇。
1.強化責任考核
一套科學合理的責任考核制度,則是確保綠色發展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只有將低碳循環的目標落實到具體個人,才能保障這個指揮棒真正發揮指導作用。從而使各地區依據區域功能的不同,形成有差別的責任考核制度,同時對在職干部實行任期內的自然環境效益的問責制。
2.加強法治建設
根據多年來在改革進程實踐中總結的有效經驗教訓,完善我國法律在立法方面的不足,讓我國在綠色發展中的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確保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都能夠切實有法可依、有據可查。
要加強生態法治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確保生態文明建設順利進行的法律法規體系必須不斷完善;其次,一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準化制度必須不斷建立;再次,在保證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執法部門的公開文明執法必須要強化。
3.完善經濟政策
我們國家為了要推進綠色發展,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不斷出臺相關的積極經濟政策,要進一步發完善經濟政策,可以:
第一,產業政策。主要集中在加快淘汰落后的產業,鼓勵支持新興節能環保產業,不斷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益。
第二,財政政策。對國家鼓勵的新能源企業,給予相應的財政鼓勵;對企業進行的節能改造項目等,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
第三,稅收政策。不斷完善關于資源綜合利用的相關稅收,比如所得稅和增值稅等;針對企業在生產中,使用相關的環保設備采取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
全面推進綠色發展是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必須始終把生態建設同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不斷融合,確保綠色生態建設能夠順利開展。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