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成庚(云南省宣威市田壩鎮第一中學)
曲靖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認識與思考
魏成庚
(云南省宣威市田壩鎮第一中學)
曲靖市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目標實現以后,均衡發展成為曲靖市義務教育發展的戰略性任務。由“普及”變為“均衡”。“均衡”已成為義務教育工作的開展目標和方式。推動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近年來,曲靖市樹立“教育強市”戰略,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創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在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事業發生了顯著變化。教師的工資待遇有了較大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高于城區教師,極大地調動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校辦學條件也不斷得到改善,大多農村學校的校舍得到維修和重建。學校環境得到優化,農村薄弱學校得到扶持,貧困家庭學生得到資助。這些事實都足以說明,政府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中做了很大的努力。
義務教育,曲靖市已經成為云南省教育普及率相對較高,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突出,但是,由于社會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學校之間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資源配置不均衡
教師資源配置結構城鄉失衡,校際失衡。農村地區教師資源配置在數量、質量上與城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教育經費配置不均衡,在有限的經費投入中,存在重城市輕農村,重鄉鎮中心學校輕農村偏遠學校的傾向。教育經費投入的失衡,必然導致辦學條件的失衡,從而導致了教育觀念、教師素質、教學質量的失衡。
2.教育的城鄉發展不平衡
主要表現在教育機會和優質教育資源享受方面,存在著很大差距。城鄉教育理念、教育的基礎條件、教師專業化水平、教師隊伍的培養嚴重失衡,導致城鄉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
3.教育的區域發展和校際發展不平衡
教育資源配置不同階段和不同區域學校,導致義務教育非均衡現象突出。學校建設、師資力量配備、招生名額的分配等方面,嚴重失調,“擇校風”現象愈刮愈烈,加劇了區域、校際之間發展的不平衡。
1.人們對均衡發展的渴求越來越迫切,但是卻對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
教育的發展水平高,并不意味著教育均衡水平就提高,沒有均衡或者滿足于低水平均衡,就會缺少整體提升發展水平的工作動力,對實現均衡發展缺乏長效機制。
2.缺乏義務教育學校基礎性工程標準化建設的機制體制
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硬件條件和辦學水平整體上落后于城市學校,主要表現在基礎設施設備相對陳舊,教學儀器和圖書資料相對不足。一些小規模學校、村小和教學點基本辦學條件亟待改善。
3.教師的培養和交流存在體制障礙,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
教師聘任制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教職工編制標準與實際情況出現城鄉倒掛。教師待遇尤其是農村學校的教師待遇偏低,師資不足、結構短缺,水平較差。加快曲靖中小學教育的均衡發展,對推進曲靖小康社會的建成,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1.加大重視力度,確保教育優先發展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從行政層面看,行政主體要深刻認識教育事業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辦好教育是執政為民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要樹立“經濟發展,教育先行”的執政理念,把教育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強化政府發展教育事業的主體責任,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真正做到責任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
2.提高認識,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要進一步督促依法行政,切實履行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法定責任。加強統籌,做好發展規劃。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認真研究情況,仔細查找不足,制訂科學規劃。認真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務院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探索新路徑、完善新機制,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完善持續推進機制,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3.加大投入,為教育均衡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堅持“雪中送炭”,重點向傾斜農村地區、薄弱學校傾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補齊硬件短板的同時,加大對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內涵發展的專項投入力度,確保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同步提高,扎實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順應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趨勢,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做好城鄉學校生源預測、布局規劃和學校建設,努力解決校舍、運動場面積不達標的問題。始終把薄弱學校、接收農民工子弟學校、村小、教學點作為標準化建設的重點,努力確保區域內中小學生基本享有同等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
曲靖市在“教育強市”戰略中,從政府主導、學校擔當、社會支持等方面有很好的做法和經驗,在均衡發展上更要抓緊時機、早思考、早謀劃、先行先試,爭取成為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教育事業均衡發展的引領者,努力實現義務教育提質增效,積極促進教育公平,以教育均衡發展為抓手,推進曲靖社會的和諧發展。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