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滔
(南寧市第二十五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4)
關于物理情景教學的一些看法
張峻滔
(南寧市第二十五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4)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故事、問題、圖象、視頻等比較容易激發起想解決這些問題的動機。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知識是建構的對象。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創設物理情景。本文將談談關于如何通過物理情境構建學生頭腦中形象、直觀的物理情景。
新課程 情景教學 物理情境 探究學習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根據認知理論,物理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不斷地用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取得新知識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巧妙地抓住時機,設疑導學,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因為“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疑”是深入研究知識的起點。巧妙地鋪設懸念來引入新課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所以問題的設置有助于開啟學生的思緒,引發他們的想象,并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教師要善于創設條理清晰、合乎邏輯和符合學生認識心理特點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設置,在學生“最近發展區”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要針對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難和容易出現的差錯。如:在講熔化和凝固這一節時,筆者先向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上小學時,夏天天氣熱,很喜歡去買冰棍吃,那時的冰棍都是用水加點糖凍成的,有一次等人家都買了以后才買到,而買到時卻上課了,怎么辦呢,我把它放到口袋里裝著,心想等下了這節課再吃,但是等到下課后,口袋里只剩下一根小木棍了,口袋濕濕的,我的冰棍跑哪去了呢?學生對這些簡單的問題都能答出一定程度的答案,運用合理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規律的掌握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而實驗則是取得感性認識的最佳手段,物理實驗最大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生動活潑,且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這樣便于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學習物理知識的求知欲,這既突出了物理的特點,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例驗證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可以做下面的實驗:用一水盆裝滿水,取一比盆口略小的塑料板,在其4個角各打一小孔,將橡皮筋從小孔穿過,用手拉橡皮筋的另一端提起塑料板,觀察此時橡皮筋的長度,然后將塑料板放入盆中水面上(不浸沒),用手向上拉橡皮筋,這時會觀察到:要提起塑料飯,橡皮筋會明顯伸長。這種通過宏觀效果來體現微觀作用的實驗方法,也是認識微觀現象的普遍方法。利用實驗來設置情景,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現象,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探究物理規律。
當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興趣時,就學得非常起勁。學習的緊張已轉化為愉快,智力活動引起的疲勞因為愉快而得到恢復,其本身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釋放和升華,會覺得樂此不疲。物理課堂內外活動形式很多,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選擇一些生動活潑,簡單明了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生電學分組實驗中,在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器材、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實驗,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活躍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在各種因素中取舍,對所得的信息進行篩選,在追求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進行應變、思考和探索,使學生的分析、想象、抽象、綜合、表達的能力都得到訓練和發揮。
在課堂外,創設活動情景就更多了。比如:在豎直墻壁上懸掛的平面鏡高度只要不足身高一半的前提下,無論掛得多高,人無論怎么后退都看不到自己的全身像;分別用光滑的和有花紋的塑料筷子從玻璃杯中夾取浸沒在縫紉機油中的鋼球,以說明產生靜摩擦力的另一個條件是接觸面不光滑等等。另外,在教學中,采用借助生動的圖片投影、課文插圖、教學錄像、多媒體教學設施等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活動情景。例如,在講電流時,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總是感到抽象難以理解,而現在通過多媒體課件十分直觀的演示出電流在電路紅流動的畫面,這樣把微觀粒子夸張,學生就容易接受了。又如,電流的磁場、磁場的分布情況。光學中的光路圖等,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難以理解的現象,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可清楚地再現生活中的情境。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其次青少年對實驗操作的興趣特別的強烈,他們要求通過自己的親手操作進行物理實驗。那么要充分利用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學生探究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記得上高中時,物理老師常說:“物理是物中有理,理中有物”,物理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一門學科。上課時,老師所提的這些問題,必須把握好讓學生感到似曾相識,但欲言而又不能的分寸,才能達到吸引注意力、刺激他們求知欲的效果以此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講慣性一課,可以以這些問題為引入:鋼筆不出墨水時,往下甩,為什么墨水就能出來?衣服上有了灰塵,為什么只需拍打、抖動,就能把灰塵除掉?為什么司機駕駛汽車時必須系安全帶?以學生生活實際中的問題引入,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用大量的生活事例讓學生感覺: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蘊涵著豐富的物理知識。在學生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時,教師要讓學生結合中學物理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自己嘗試去解決,學生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新奇的生活化情景,能強烈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興趣。在進行物理學習之前,學生頭腦中已具備了一定的前認知,這些前認知將是新認知的基礎,比如學生頭腦中存在的生活情境。所以這些生活情境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構建物理圖景的基礎。
采用物理情景教學是一種適合中學物理教學的教學方法。而從傳統意義上講,學習被認為是一種模仿活動,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只會處在簡單的認同或單純的被動的接受位置,而知識只是在以重復的形式出現。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得以簡單的重復,而應該是能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形成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