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建一鎮中心小學 遼寧營口 115107)
談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張麗霞
(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建一鎮中心小學 遼寧營口 115107)
培養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盡管要對學生的動作,自覺,形象,辯證思維等方式加以訓練,但最重要的還要通過多途徑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本文結合個人在實踐工作過程中的經驗,就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展開探討,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小學數學 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任何的教學手段的輔助都是圍繞著學生主體來展開的,知識的傳授與講解,各方面能力的養成都需要以來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和嚴謹的數學思維去實現。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發現,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往往擁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去主動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究竟應該通過何種措施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努力。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指的是人們對于新鮮事物希望去展開探索過程的一種心理和行為傾向,是實現創造性思維過程的內部驅動力,與此同時當好奇心轉化成為求知欲望的時候就會產生豐富的想象思維,有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比如說在講解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一個三角形,并且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去量好每一個內角的度數,并記錄下來。然后我們可以邀請一個學生隨意報出自己所量的三角形任意兩個內角的度數,教師就可以準確無誤的回答出另外一個度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勢必會產生懷疑,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究竟老師是如何在那么短的時間內知道另外一個角的度數的呢?”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幫助他們培養數學思維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而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各項數學基本知識,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有賴于教師能夠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之上將各項知識點內容與學生的思維認知規律進行緊密的結合,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地措施,做好雙基教學工作,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并通過恰當的引導方式讓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知識點去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掌握概念,法則等基礎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需要我們引導學生掌握好大量的基本概念,法則等等基礎知識,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通過正確的引導方式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比如說對于分數這個知識點的概念,就要求學生要對其的基本性質,大小的比較,約分,通分以及四則運算有一個精準的了解,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一個透徹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分數的基本概念要做到銘記于心,只有對基本概念擁有正確的認識,其他的問題才能夠迎刃而解。
2.注意溝通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做好知識點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在腦海當中構建知識網絡體系,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在沒學完一部分知識點內容之后,要及時的做好復習課和綜合練習課的準備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做一個具體的分析比較,讓他們腦海當中的知識更加系統化和深入化,從不同角度來加深對各項概念的理解,進而能夠在新知識點和就知識點當中形成嚴密的鎖鏈關系,形成脈絡清晰的只是網絡結構。比如說分數的意義與除法相比較而言擁有者深切的內在聯系,與此同時分數的基本性質,比值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性質之間也是擁有許多相同之處,我們在對這些知識點進行講解之后,還需要綜合的對各項基本性質進行總結,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將各個知識點進行完好的串聯。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及教者形象生動的語言和動作,引導學生自由地展開想象,這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習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同學們,為什么自行車的車輪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騎這樣的車會是怎樣的情景嗎?”“如果自行車的車輪是橢圓呢?”學生立即展開想象,一邊想一邊說,那會顛簸的很厲害,有的學生甚至做起動作表演來了。學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課件動畫:一個騎著車輪是橢圓的自行車的人,在馬路上被顛簸得狼狽不堪的滑稽情景。通過這一活動加深了同學們對圓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借助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想象力變得更加豐富。
又如,在學習“土地面積單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1公頃的大小,先要求學生回憶1平方厘米的大小(大約有四年級學生的拇指甲大小),然后逐一想象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接著要求學生按以下順序想象1公頃的大小:平方米有多大; 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積是100平方米,這有多大; 100塊這樣的土地就是1公頃,它有多大。之后投影出示面積分別是1平方米、1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即1公頃)的正方形,以及它們的對比圖,接著出示重慶市人民大會堂的圖片,通過介紹得知它的占地面積是6公頃。再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把1公頃的正方形移至大會堂所占地面。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到1公頃的大小,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豐富的表象和依據。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漸進,踏踏實實地訓練,做到全方位平衡發展。數學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多采用探究法、討論法,創設一種自由思考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思維提供漫游的空間,進而產生創造的欲望,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創新能力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