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剛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因遠中學 云南玉溪 653303)
創新讓物理教學更“活”
——初中物理課堂創新教學探討
王曉剛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因遠中學 云南玉溪 653303)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并不斷提升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不僅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夠針對性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初中階段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特點改進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創新提高教學效果。
創新 物理教學 初中課堂 途徑
隨著教育水平和理念的更新,學以致用和培養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了目前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目標之一。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它的許多理論和知識都可以在生活當中找到相對應的現象和表現形式。況且物理課程的學習本身就需要通過實驗來進行探究,并且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但是在許多物理課堂當中,教師們都僅僅是將重點置于教材內容上,即使涉及到學生實際操作和實驗的問題,也只是進行理論和口頭的講解。而且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觀察能力,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們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夠在培養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基礎上來提升實際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初中階段就應當在教學當中引入創新的元素,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1]
導入是在課堂伊始進行的,因而此階段的導入形式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況且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剛剛開始接受系統化物理知識的培養,因而趣味性的導入不僅能夠使學生們在有效的時間中集中精力,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們在短時間之內就融入到課堂學習當中。所以在進行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所要教授內容的不同來選擇導入的形式。當然對于物理學科而言,教師們使用最多的導入方式就是閱讀引入,在講授新課之前學生們對課文內容通過閱讀的方式進行熟悉。在他們對于所要學習內容有了大致的掌握之后,教師再通過階段性的知識講解來推進課堂。正是由于這種導入形式比較普遍,放到所有學科當中都可以,所以再物理學科導入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選擇情境導入的形式。比如在學習物態變化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的形式展示人們游泳出來之后的溫度感變化來進行引入,或者是通過生活常識或者是諺語的探討來引入,如“水缸出汗,不用挑擔”、“冒氣的冰淇淋不冒氣的熱湯”類似的話語來使學生們探討蒸發以及液化的知識。通過這種導入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學習方式,同時還能夠活躍課堂氛圍。[2]
課堂教學并不是一個單向知識傳遞的過程,而是一個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和互動的過程,所以在初中物理課堂當中,教師就應當培養學生們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因而在進行課堂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們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同時還能夠直接檢驗學生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況且對于物理這種思維能力和探索性都比較強的學科來說,學生們的思維基本是順著老師走的,因而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問題的表達來說,老師應該做到言簡意賅,使用的語言和文字必須具有科學性,不能夠有錯誤,這樣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就使學生明白問題的內容。在表達問題時要保證情緒飽滿,這樣才能夠帶給學生感染力,也才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當中集中到教師所提的問題上。當然在提出問題時間的選擇上,教師應當選在學生們好奇心和求知欲最濃的時候。比如在學習壓強的時候,老師可以做個實驗,把吹足的氣球放在放滿鐵釘的釘床上,然后再放上木板。之后則讓學生們回答木板上放到幾塊砝碼時氣球會爆炸。學生們猜測過后教師進行放置,一次一塊的放在八九塊之后氣球才爆,但是再一次放兩塊時發現剛放上去就爆了。在學生們充滿好奇的時候教師進行提問是較為合適且能引起學生思考的。而對于學生提問而言,這是一個表現學生思維活動的過程,因而在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就需要給出及時的解答或者是總結,通過問題的有效解決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在思考的過程當中展現出來。所以在師生雙向提問和解答的過程當中,不僅是思維的交流和碰撞,同時還是教師了解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3]
物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并不能夠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和理論知識的講解上,而是需要以實驗操作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力。通過生活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結合,通過實驗操作的檢驗,不僅能夠使學生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還能夠使他們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比如在學習動能和勢能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用手體驗一下一張紙掉下來的感受和一本書掉下來的感受,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們將物理知識和生活相結合,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們明白實驗操作并不僅僅限于多種儀器的使用,生活當中的常見物品也可以用來檢驗和延伸理論知識。雖然僅僅是一個實驗操作的過程,但是能夠引導學生們將知識活學活用,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學生們在學習和生活當中都需要具備并不斷得到培養的一種基礎性能力,因而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好奇心和好動性都非常強,思維還沒有得到局限并進入機械性的泥淖,因而教師就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況且課堂主要是由教師來進行推動的,因而學生們的思維都是隨著教師進行的,因而就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法來進行有效引導,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1]羅岱峰.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創新思路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3年.
[2]鄧雪峰.創新讓物理教學更“活”——初中物理課堂創新教學探討[J].學周刊,2017年.
[3]李啟國.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國校外研究,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