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寶
(安徽省舒城縣百神廟鎮中心學校 安徽舒城 231325)
試論如何教好初中物理
何 寶
(安徽省舒城縣百神廟鎮中心學校 安徽舒城 231325)
教學主要著眼于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教學總目標,還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愿意學習,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技能,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初中物理 教學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物理學習的目標是: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優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全面提高科學素質。也就是說學生學物理不僅學知識,更要學方法,不但要得到一條魚,還要學會釣魚的方法。怎么才能教好初中物理?我根據自己的實踐積累,認為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課前準備包括鉆研教材,鉆研課標,實驗準備,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精心準備課堂例題和課堂練習題以及課后練習題,考慮好學生達成目標所采用的方法措施等。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全部物理教材,每學期開學時,最好能重讀課標和通讀教材,新教師力求在上講臺前精讀完初中的全部教材,對教材的編排體系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對每一章的重點、難點、考點做到心中有數,課標要求是識記、了解、掌握、應用的各部分內容要清楚明白,作好這些準備,在具體組織實施教學過程中才不會發生重心偏移,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還需細讀課標,在不同的教學時間讀出不同的感受,不斷深入對課標的把握,及時調整教學的重心和教學進度。[1]
初中物理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較強的生活性,現實生活既是學生學物理知識的基本來源,也是學生物理知識的最大應用場所。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動具體的事實或問題來呈現學習情景。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見現象、事件以及自身經驗,與物理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工農業生產問題以及能體現物理與社會、人類文明發展有關的事實和材料,還有重要的物理學史實、發明發現的故事等等。現在不論是新課程標準,還是中考中的考點、社會、生活和物理都是熱點話題。引導學生用物理學的視角、方法去觀察、思考日常生活、生產、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及環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問題,學生認識到物理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積極性,才能培養學生接受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
現行物理教科書中主要采用國際單位制,如米/秒 kg/m3,牛頓,帕斯卡,瓦特等,但解題時可根據實際需要輔以實用單位:如km/h,g/cm3。初學者對"米/秒""千克/米3""牛頓"等單位感到陌生抽象;學生習慣于單位的單一性,開始學習P=pgh和功率的單位焦耳/秒這些知識時,對概念的多因性很難適應,這對于剛入物理門檻的初中生的確感到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法使學生的思維方法跟上,并側重對差生的基本功進行強化訓練,從而減輕差生學習物理的困難。在強化訓練中,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新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按每一條的預習提綱先預習新課內容,上課首先檢查預習情況,課后應要求學生把上過的課文復習一遍,對課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徹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業,做作業時應該注意力集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養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所以教師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去彌補原有的知識缺陷,從一開始就查漏補缺,對學困生緊盯狠抓不放,不讓一個人掉隊。
科學的方法是行動的指南。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層次上,更應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引導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要以問題為紐帶,及時引導和指導學生把直觀現象加問號的問題轉化為要探究的科學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回憶與問題有關的現象,把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要探索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區分有關因素和無關因素,對問題提出初步的猜想與假設;通過討論,修改選擇設計出最佳實驗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并且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準確地收集實驗數據,而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會得出各種現象及數據,再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后得出結論,并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指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思路、方法、步驟、結果處理等,檢查是否有錯誤和疏漏,從而對探究活動的可靠性進行評估。科學探究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合作與交流"七個要素。探究的教與學是通過內容的操作來體現的,探究活動的組織形式是根據內容來確定的,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過程可包含幾個或全部要素。例如:陳述性知識或操作技能的學習,可采用教師提供有關知識和背景材料或指導閱讀課文、操作或討論得出結論,應用反思的探究方式。如學會使用天平這一節,指導學生看書、天平掛圖與天平實物,讓學生分組討論順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項,得出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最后進行作業。
教師應重視學生怎么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學習創新。教學設計要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創新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宗旨,以指導型探究為主要教學方法,以問題解決為主線,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也不斷地走進了各行各業,在我們的教學中也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輔助。多媒體深入到物理課堂中,給物理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因為多煤體手段具有生動形象的直觀性,不受時空限制的再現性,運動變化的易控性和模擬性,色彩鮮艷的啟發性,以及及時反饋等多種功能。在教學中,運用多煤體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內容豐富的感性材料,展現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實驗過程,從而突出和強化了初中物理教學的觀察與實驗機制。另外,多煤體課件的展示能夠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的直感作用,提高學生興趣,從而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拓展。因此,多煤體教學為物理教學改革,開辟了一條新途徑。但這也離不開老師們的合理利用。
心理學表明:興趣是主動學習的前提。針對目前初中學生對學習物理的畏難情緒和對物理現象缺乏感性認識的實際,運用將自然界、生產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另一方面增強了教學氣氛。
[1]于云科.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的反思[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