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梅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第五小學 寧夏固原 756500)
怎樣進行賞識教育
馬繼梅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第五小學 寧夏固原 756500)
現在,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以及新教材的使用,教師的教育觀點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使用“分層測試卡”,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會不斷承認和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了解學生。使用“分層測試卡”,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不斷進步的條件,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搭建了自信的平臺,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其實,教師都知道,賞識教育從很早就有了,只是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現在,教育家們在研究了許多的案例之后,提出賞識教育,不僅要求我們進行賞識教育和教學,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進行賞識教育。
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賞識教育,就是熱愛學生﹑善待學生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的教育。激勵與贊美作為其方法,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在愛他,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成為推動學生前進的巨大動力。在學生這樣的年齡,多給一些鼓勵,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對培養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強心作用很大。每一位學生都想把功課學好,從而得到老師的鼓勵與表揚。可是現實中,確有不少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不去,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現為對學習失去興趣。究其原因,由于我們的教學方式﹑評價方式不甚合理,使得一些學生一次次的考試不及格,這樣慢慢地,養成了習慣性的“失敗感”﹑“自卑感”,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分層測試卡”分層給分的方法,使那些學習后進生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在第一層獲得個100分是不大成問題的,后進生一旦得到個幾乎與他們無緣的100分,能不高興嗎?有個學生第一次在測試卡的題目中得了100分時,他高興地說:“我要把它拿給媽媽看。”
還有一位后進生,每次做題時都會看看自己的100分和幾個不錯的成績,還美滋滋的,然后開始認真的進行測試練習。其實,一個100分,就是一次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勵一個人不斷進步的重要心理因素。
學生非常重視老師對他的評價。筆者除了充分利用《小學數學分層測試卡》,用各種方式予以鼓勵外,還從紀律﹑品德﹑習慣﹑課余愛好等多方面全面評價學生,不重智輕德,不一葉障目,讓每個學生每天都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成果,對其所做的一切有益的事情進行鼓勵。有些學生雖然功課不好,但在體育方面卻卻不同常人,具有很優越的身體條件或者掌握一定運動技巧。有些學生雖然習慣不好,但在記憶方面超乎超人,具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對于這樣的學生,作為教師應當認同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天份,應當多給他們提供或創造機會,給他們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這樣他們就能夠認識自我價值,有助于他們形成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價值觀。對學困生,不打不及格分數,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再試一次”的機會。對調皮學生,要能夠寬容其不足和缺點,多提供機會,讓其聰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示,逐步培養其自主管理的能力。針對不同的學生的需要,給予不同的幫助。對成績和表現好的學生,要經常說:“你真棒。”激發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學困生,老師要經常帶著他們豎起大拇指,拍著胸膛,反復大聲說“我真的很不錯”,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克服困難,迎頭趕上。作為教師,決不能吝嗇自己的贊語。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大力表揚。對學習或表現好的學生大的進步要公開表揚,對學習困難或有小毛病的學生的小進步也要公開表揚。教師不斷的欣賞,反復的激勵,使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被人認可的,在這種認可中,對自己認識越來越清楚,他的人生也就有了追求目標。
有的教師對賞識教育的認識有一個誤區,認為賞識就是不能批評,尤其是對那些好學生,往往經常表揚,但很少批評,生怕批評會降低他們的威信或者打消他們的積極性,致使這些學生驕傲自大,自覺高人一頭,人際關系很差。有這樣一名學生,他是班長,學習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組織能力很強,老師們都很喜歡他。漸漸地這個學生在班里趾高氣揚,對同學發號施令,稍不如意就大加訓斥。同學們意見很大,但班主任老師認為要支持班干部的工作,對他的錯誤做法沒有及時指出,使這個學生變得更加得意洋洋,我行我素,以致在一次值日中因一件小事與同學發生口角,之后大打出手,事后還拒不認錯,覺得他是班長,向同學認錯有失尊嚴,并且認為他打同學是為了班級工作,根本就沒有錯。這件事很值得我們 深思,一個好學生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所以,賞識不等于驕縱,賞識也不是不能批評 ,只是應該講求批評的藝術,否則對有些學生來講,我們的賞識教育只會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膨脹他們的私欲,結果適得其反。賞識教育的主旨是發現人的閃光點,發現人的潛在力, 從而樹立他們的信心,促進他們進取,而對人的弱點,我們當然不能賞識,否則賞識便失去了它的原則性。無原則的賞識就是驕縱,是教育中的大忌。
學會賞識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質,因為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賞識,即渴望被關注﹑被重視﹑被看得起。賞識導致成功,報怨導致失敗。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在進行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凡事適可而止。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成為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