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萍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清水鎮清水學校小學部 遼寧盤錦 124218)
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杜 萍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清水鎮清水學校小學部 遼寧盤錦 124218)
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向社會輸送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因此也就要求學生不但要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還應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數學是一門對思維與邏輯處理要求非常高的學科,對于小學生而言,學好數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其思維能力,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是相關教育工作者應重視的課題。
小學數學 數學思維能力 培養
數學思維能力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并且能夠對數學知識有良好的實際運用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對其今后的學習生活都有著巨大的幫助,這種影響會持續一生。針對此,筆者將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措施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從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不難看出,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主觀個體,再加上先天與后天教育環境的不同,也就造成每個人的學習基礎﹑能力都有所不同[1]。有些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在學習當中能夠快速地掌握數學知識點,并且能夠學以致用,從而取得優異的數學成績;而有些學生則由于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相對不足,對于知識點的接收相對較慢,也就造成學習吃力的現象,進而與其他學生的距離越拉越遠,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與自信。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能夠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點與數學技能相結合,進而在學習當中懂得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分析并解決,有效地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于提高數學成績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由此可見,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顯得意義重大且尤為迫切。
通過上文可以得知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師一定要提高重視,并且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去加強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就應采用一定的數學思維手段去構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而數形結合的思維手段則能夠有效地讓學生通過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聯系,去達到提高思維能力的目的,透過數字關系與圖形形式的結合,去探究數學知識點的實質,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學生的思維深度[2]。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形象直觀的圖形去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也可以將圖形轉變為數字形式去進行概括,引導學生思維的擴散。
例如,在講解“長方形的周長公式”相關內容時,如果教師只一味地要求學生對公式進行死記硬背,那么當遇到不同的圖形問題時,學生將很難將所記憶的公式進行靈活運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思維方式去引導學生對長方形周長公式的含義進行深刻理解。通常來講,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式有三種:①長+長+寬+寬;②長*2+寬*2;③(長+寬)*2。這三種計算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數學思維方式去進行講解,讓學生懂得在解決類似問題時,能夠利用畫圖去進行求解,從而深化了學生的思維深度,促進了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
對于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而言,必須要設置一定的場景,因為學生在場景中能夠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對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當為學生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情景,去引導學生實踐,并且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部分場景,從現實感知升華為理論認識,從中發現問題,并能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教師在講解“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相關內容時,倘若教師只是對照教材進行照本宣科的講解,告訴學生長方形有多少條邊,多少個面,各有哪些特點,而這些抽象且枯燥的理論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顯得生澀且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積木拼搭的場景,準備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積木,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靈活與多變,這也正是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體現。
所有的理論知識都源自于生活實踐的總結,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運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將數學教學中的理論知識點與現實現實生活相結合。可以列舉生活中遇到的事例去引導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拋出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利用數學思維進行解答,通過有效手段去訓練學生的思維,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比如,為了加強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教師可拋出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養雞場將一批雞分三批投向市場,第一批投出的數量比總數的1/3還多100只,第二批投出的數量比總數的1/2還少120只,第三批投出了320只。請問這批雞一共多少只?學生在分析這道題的同時,教師可進行一定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設置未知數,利用假設的思維方式去解決難題,從而使得原本毫無頭緒的問題變得明朗,而這種與生活相關聯的數學問題,也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當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教材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要善于將教材中的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并且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與認知基礎,選擇科學的教學方式與模式,實現提高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標。
比如,在講解“認識小數”相關內容之后,教材中緊接著又安排了“小數加法與減法”的知識點,教材的前后節知識點排布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并且也非常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與認知發展規律,教師要善于發現這方面的規律,加強教學中的聯系,促進學生知識連續性思維的養成。
總而言之,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工作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一定是需要教師經過長期的堅持,并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及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度去開展針對性的訓練,才會有助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從而推動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1]錢雯柔.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229.
[2]李華.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6,(2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