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娟
(遼寧省鳳城市紅旗鎮中心小學 遼寧鳳城 118100)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以讀為本
遲 娟
(遼寧省鳳城市紅旗鎮中心小學 遼寧鳳城 118100)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活動過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針對語文課堂上出現教師滿堂灌的現象,許多有識之士呼吁閱讀教學要返樸歸真,實行"以讀為本",要讓朗朗的書聲回到教室。"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些古人教育名言,廣為人們所引用,為當前"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作注腳。新課標也進一步強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我們拿到課文,毫無疑問,總是先通讀一遍,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質疑。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確定要解決的一個或幾個主要問題,通過文中語言文字感知課文,對課文產生個初步的整體印象,并加以表達述。以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初讀時還可以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集體默讀相結合,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然而以往的課堂教學,我們很少聽到教師課始就說"自由高聲朗讀,把課文讀準確﹑讀流暢。"的,而是想方設法地巧設導語,或創設情境,或改變教學程序,出其不意地"直奔中心"等。當然,做得好,這樣會使課堂更靈活,更能發揮師生的創造性,提高閱讀效益。但也有許多課前的導入,不是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而標新立異,讓人有一種"作秀"之嫌。譬如課堂伊始,教師就問學生:"你最喜歡讀那個段落?為什么喜歡?"試想,學生沒有對課文的充分閱讀,何來的感悟?
細讀是對課文的內容由整體到部分的理解階段。學生通過細讀圍繞教學重點﹑難點,自覺讀文﹑深思讀文﹑主動研討﹑領悟文章的各部分內涵,品讀文章的語言精妙﹑結構完美,并主動進行詞語積累。 這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必須強調的是"細讀悟語"的"悟語"包括兩層意思,既要悟語言所傳達的思想內容,也要悟語言的表現形式,即學生在閱讀活動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并能透過內容,有所感觸而領悟,包括對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及表達方法等的領悟,體現了語言文字的工具性和思想內容的人文性的內在統一。
這一過程的開展,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課文的仔細閱讀,問一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建立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開展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這些"對話"反過來,又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細讀,發展了學生的語感。要保證學生細讀的質量,細讀必須體現以下三個特征。
1.讀思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問題有時可以是教師點撥的,但更需要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
2.讀議結合。課堂就是同學們交流的平臺,讀書要與討論交流相結合,要強調師生﹑生生互動。當前,《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少不了課堂的交流。沒有交流,與文本的對話就無法開展,交流會促使閱讀活動更加深入,交流也會使學生在一些閱讀誤區中返回過來。
3.讀練結合。閱讀教學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各種訓練都要以讀為基礎。練習并非都是要學生拿起筆來寫,通過比較讀﹑對比讀﹑換詞讀﹑刪詞讀等的精心設計,都是體悟語言,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效的訓練。
4.分角色試讀。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見讀書感悟是一種個 性化的行為,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在自讀課文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并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受到啟發,得到提高。
學生在讀懂全文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精華之處,聲情并茂的讀,分角色表演讀,齊讀等,進行深入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在讀中悟出情感,真正體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品評文章語言的精妙與結構的完美;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進而達到情感升華。 有了對課文內容和作者語言特色的理解,我們就會自然地從心中產生一種與課文內容相和諧的激情,有一種與作者心靈的溝通的需要,這就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實現。對課文進行品賞玩味地讀,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更進一步地升華思想,陶冶情感。
這一環節的讀,教師往往出于自己對課文的感,悟,精心輔導學生"應該怎樣讀好課文",刻意采用"渲染導情""范讀激情"等手段教學。這時,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自已品讀,采用"讀中悟情"﹑"評讀促情"的辦法進行輔導,教師在學生讀完課文后,這樣問"你為什么這樣讀?"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悟,自覺地糾正不正確的朗讀方法。
“多美的文章,你想把它讀背嗎?”教師一煽動,學生躍躍欲試,這也是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為之喝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哪一位文學家不依賴于對語言的積累來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具有具象性的特點,熟讀甚至是背誦課文比系統的分析講解更有效,更需要對”語言材料”的積累。學生在理解感悟基礎上熟讀成誦,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吸收,發展語感。
我常將背誦穿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品讀一個段落后,由于學生充分理解了語言結構,體悟到文章的美,就有一種讀背課文的愿望,也很容易背誦課文。我常不失時機地讓能背誦的同學合上課本,有感情地背誦課文段落。久而久之,學生嘗到了背誦的甜頭,很自覺地將一些優美的段落熟讀成誦。
總之,在實踐教學中實施“一讀,即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優良途徑。每位小學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新教學大綱,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想,樹立新型的教學價值觀,才能真正做到以讀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