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翠榕
?
現代學徒制下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措施
□邱翠榕
【摘要】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重大改革,更是職業教育發展壯大、辦強辦精的迫切需要。本文結合現代學徒制和高職院校內涵,倡導充分整合學校教育資源,完善高職院校社會服務體系,并提出具體措施。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措施
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重大改革,更是職業教育發展壯大、辦強辦精的迫切需要。要順應國家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深刻理解現代學徒制的內涵,打破傳統招生模式、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局限,把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落到實處。高職院校的內涵發展主要體現在“高等性”與“職業性”兩個屬性上,包括辦學指導思想、辦學定位等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辦學功能,師資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科學管理等辦學行為。
結合現代學徒制和高職院校內涵充分整合學校教育資源,完善高職院校社會服務體系,面向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形成職前職后覆蓋、教育資源豐富、科技應用領先、培訓項目齊全、社會特征鮮明,打造高職院校有示范效應的產學研一體化社會服務體系。
現代學徒制是西方有關國家實施的將傳統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學校與企業合作式的職業教育制度”,是對傳統學徒制的發展,以德國雙元制為重要標志。德國的現代學徒制,即雙元制,由一個企業負責所有企業本位培訓是主要模式。但當單個企業無法為學徒提供完整的企業培訓時,亦可由幾個企業聯合培訓,或將部分培訓內容轉移至行業主辦的跨企業培訓中心。企業的培訓依據是“職業培訓條例”,由行業組織制定且全國統一,而學校的教學依據是“框架教學計劃”,是由各州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雙元制模式大致為:企業發布學徒崗位,面試錄取,在行業協會進行學徒注冊,同時在職業學校進行學籍注冊。而后,校企交替培訓,企業每周3~4天,學校每周1~2天,最后在參加行業協會組織的中期考試和畢業考試的考核中通過,則可獲取相應證書。
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要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考慮,廣義的社會服務包含了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功能;而狹義的社會服務是指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任務之外,積極主動利用自身的相關資源,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和過程中,以多種不同形式為社會發展做出服務性質的活動。
高職院校依托現代學徒制特點,利用開放教學、互聯網+教學控制系統、課程資源庫和實訓資源庫優勢,加強技術開發與服務,增強社會服務功能。
1.開發技術服務,開展企業培訓
強調技術服務,發揮骨干教師能力。激勵和引導骨干教師在校承接各類技術和服務項目。通過各種技術培訓服務,建立職業教育終身教育基礎和核心能力。為武漢市及周邊地區職業院校及企業等開展新技術培訓;為武漢及周邊企業提供汽車維修培訓服務,開設定期服務日;校內實訓基地積極向企業和同類學校開放,為企業開展在職培訓、技能鑒定提供良好條件,為同類學校提供開放式服務;向湖北和武漢地區提供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服務,開展企業員工轉崗培訓、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
2.拓展技術服務,招生招工一體
建立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完成“3+2”人才培養招生,幫助更多中職畢業生提升其職業技能及職業能力,拓寬其職業道路;根據“3+2”招生班學生特點,專門制定與中職課程銜接的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方案;完善招生辦法,充分體現公平、公正、公開,完善學生“貸、獎、助、補、減、免”助學體系,探索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技能培訓,城市下崗工人再就業技能培訓;為在職中專畢業生提供在崗培訓服務,為實現其終身教育提供服務。
3.開展技術服務,開發“互聯網+”教學管理系統
借助“互聯網+”技術,校企聯合開發“互聯網+”教學管理系統。提高學徒管理的系統化、網絡化和自動化,充分解決學徒在企業學習過程中與學校即時聯系的時空限制問題及學徒實踐過程中的助學等問題,確保對學徒學習過程的有效監控。
可以通過“互聯網+”教學管理系統實時了解學徒學習情況。學徒在校中廠和廠中校上課學習期間,課堂學習過程可以通過攝像頭拍攝視頻上傳教學管理系統。學校的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徒在廠中校的學習情況,企業的師傅可以實時了解學徒在校中廠的學習情況。
可以借助“互聯網+”教學管理系統解決遠程教學問題。建設的教學資源可以進入“互聯網+”教學管理系統,學生隨時隨地可以上網查詢學習。學生還可以上傳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問題,教師和師傅及時進行解答,教學管理系統要求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及時總結當天的教學工作,學徒及時總結當天學過的知識和技能。
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中的管理制度盡可能在“互聯網+”教學管理系統中運行。
4.充分運用校中廠,建立專家問診室
聘請企業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成立專家問診室,主要解決實踐中的技術難題;并參與學校課堂教學和技能指導。充分發揮校辦企業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學徒崗位技能訓練中的平臺作用,鼓勵學生到企業進行現場施工技能訓練并計入培訓學時,提高學徒培養質量,保障學徒的安全和權益。
5.對口支援,師資力量教學資源共享
積極為對口支援學校提供輔助服務,把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課程體系建設、課程資源庫建設、實訓資源庫建設成果進行推廣。利用網絡和開放教育資源為對口支援學校提供直接遠程教育,努力承擔相關教學和實訓指導服務。利用網絡和開放教育資源為對口支援學校提供師資培訓。
6.合作交流與資源庫共享
學校教師要堅持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根據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特點,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提高實踐教學指導能力。與企業聯合開發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優質課程或實訓項目資源,為社會人員、企業在崗職工、其他院校學生學習、工作提供資料庫、工具書,為國家信息化進程提供服務。
依托現代學徒制形式,豐富了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強調技術服務,發揮骨干教師能力,激勵和引導骨干教師在校承接各類技術和服務項目;單招試點,實現招工招生一體化,并為在職中專畢業生提供在崗培訓服務,為實現其終身教育提供服務;開發“互聯網+”教學管理系統,提高學徒管理的系統化、網絡化和自動化,充分解決學徒在企業學習過程中與學校即時聯系的時空限制問題,及學徒實踐過程中的助學等問題;充分運用校中廠,建立專家問診室主要解決實踐中的技術難題;積極為對口支援學校提供輔助服務,把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課程體系建設、課程資源庫建設、實訓資源庫建設成果進行推廣;合作交流,與企業聯合開發開發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優質課程或實訓項目資源,為社會人員、企業在崗職工、其他院校學生學習、工作提供資料庫、工具書,為國家信息化進程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熊宇,任娟平等.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2014,10(9):85-87.
[2]石品德,石搏,楊早娥.基于高職教育的現代學徒制研究[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5(3):84-86.
[3]朱敏成.發展現代學徒模式,提高學生就業能力[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2,(6):68-70.
(編輯:秦俊嫄)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5-0048-0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教學科學規劃立項課題“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評價研究”(編號:2015GB27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邱翠榕,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