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偉(遼寧省本溪市第二十一中學)
?
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課堂討論的策略研究
張慶偉
(遼寧省本溪市第二十一中學)
摘要:為了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固定模式,針對教學現狀提出“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討論為輔助”來提升教學質量。一直以來,數學教學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值得深思反省,所以這個研究以數學教學“三個層次”理論作為前提,以課堂討論的個性特征、策略執行為出發點,開辟出如何將課堂討論由“低效”轉化為“高效”的道路。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討論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教學觀念由傳統的教學轉變成“自主創新、團隊合作、討論探究”,學生就可以在課堂上自由發揮。然而教師也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尋找各種各樣的教學途徑,通過對比,還是“課堂討論教學”最為有效。所以,筆者對怎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討論效率特別列出以下四點建議。
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討論,當然不能是單調乏味,只有教師講解的傳統模式啦。教師要善于制造多種問題場景,調動學生的思考問題,讓學生能主動參與進來,這樣就讓討論變得有趣,所以可以采用多種方法相組合,比如學生熱烈討論后教師再進行講解,或者學生自己分組討論然后再自己講解、教師點評等等,這樣既豐富了討論方法,又解放了學生的定式思維。例如,在課堂上講到直線跟圓的不同位置時,上課前可以先把器材準備好,上課討論時用器材呈現出直線跟圓的各種不同位置的真實場景,而不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只能靠大腦的想象,而是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制定課堂的討論點很是關鍵,這與學生在課堂上能否積極發言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列舉討論點時,要用心準備,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在哪里,而且在難易程度上也要把握恰當,才能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到自信。所以討論點可以來源于學生的周邊,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他們得到收獲。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重點要圍繞教學中心來開展討論。
在課堂討論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起一個什么角色呢?是放任學生自由討論嗎?當然不是,教師要起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發揮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討論前,要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引導學生針對要討論的問題去尋找相關的材料。先熟悉問題,再理清要討論的要點,是為了更有效地進行討論,不僅要避免討論中遇到問題不知所措,還要針對問題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找出解決的方案。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筆記主要包括討論所圍繞的主題、內容、重點以及他人提出的意見和點評等。最后,教師還要針對每個學生的討論做總結點評。
最后來講講評價,評價不僅是簡單地對討論的結果做一個點評,過程的點評才是最重要,過程的點評更能讓學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弱要加強,哪些方面強要繼續保持。因此,在對結果點評時,教師可以強調討論的成果,但是也要表揚學生在討論中的語言組織能力、靈活應變的能力等方面,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針對討論整個過程,教師要多方面進行肯定的點評,如準備的材料充不充分、成員的參與度、發言次數、是否圍繞討論點等。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大部分人都用常規的解法,如代入法或者加減法,但是有少部分會使用整體法,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肯定那少部分使用的那個解題方法,然后還要表揚他們的思維能力,立刻點評,可以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課堂討論中存在的不足在以后教學中要不斷改進優化、獨立創新,并且每一位數學教師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找到最適合的,就能發揮出課堂討論獨特的個性,不僅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潛能,還能開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共同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王艷秋.談“小組討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2(12).
·編輯韓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