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艷(吉林省雙遼市茂林中學)
?
探討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
潘艷
(吉林省雙遼市茂林中學)
摘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歷史故事,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立足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歷史故事的應用意義和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歷史故事;作用;應用策略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滲透和發展,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其他學科相比,初中歷史學科具有人文特點和故事特點,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總結和回顧。由于較強的實用性和故事性,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努力學習歷史知識,產生歷史使命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自強不息,努力奮斗。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初中生身心發展還相對不成熟,普遍好玩好動,對于豐富的故事情節具有強烈的了解欲望。在課堂上,教師如果結合教學內容來講歷史故事,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通過歷史故事來對所學知識進行了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秦始皇時,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講一些當時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使學生體會到長城修建的不容易,在感嘆長城宏偉壯觀的同時對當時的民眾由衷佩服和同情。第二,有助于使歷史知識更加具體化。由于歷史所講述的內容大多和過去有關,對于部分歷史現象和行為難以感同身受,完全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對歷史現象所發生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思想狀態加以詮釋和分析,使學生能夠站在過去的角度來看待歷史現象,從而能夠深入理解,加深印象。例如,以“美國經濟危機”為例,學生常常很難想象大蕭條的狀況,教師可以講一些當時的故事來幫助學生意識到大蕭條的嚴重性,人們居無定所,找不到工作,沒有飯吃,缺失信仰,社會一片黑暗,停滯不前。第三,有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歷史故事具有很強趣味性的同時也容易引起深思,令人思考。學生在聽老師描述歷史故事的同時可以進行思考,特別是積極向上題材的故事情節更容易調動學生內在情感,引起共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歷史故事要想對教學起到積極作用,需要善于選擇合適的歷史故事題材,否則,將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首先,歷史故事內容必須豐富生動,題材廣泛,符合學生的喜好和理解需求。其次,歷史故事不能泛泛而談,而應該始終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故事情節構思需要清晰條理,具有層次性。另外,歷史故事還需要滿足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相關要求,為教學內容創設合理的情境,以便使學生獲得直觀體驗,更好地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掌握所學知識。
歷史故事是開展歷史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重視歷史故事的重要作用。第一,抓住時機。在課堂導入階段向學生講解歷史故事,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這時教師應該適時引入本節課所講內容,學生將會很容易被教學內容吸引,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所學知識印象深刻。然而在課堂進行到一半時,學生長時間集中精神聽課很容易感到疲憊,分散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適當講解一些輕松的故事情節,以便緩解和降低學生的聽課壓力和緊張氛圍,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再次集中到內容方面,促進教學的順利實施。另外,教師在課堂快要完成時抓準時機講故事,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給學生留有思考和回味的余地,使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濃濃的興趣。第二,講解時語言要充滿魅力。在講解歷史故事,教師的語音、語調能夠極大地影響故事效果。通過豐富的語言表達和肢體動作支撐,能夠使學生聽得更加投入,置身其中,對情節中的善惡美丑進行辯解和區分。例如,在講我國著名愛國將領岳飛時,教師可以對岳飛抗敵的英勇事跡進行精彩描述,使這種愛國的情懷和英勇厲害的形象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來,當講到秦檜卑鄙無恥地陷害岳飛時,使學生也對秦檜產生濃濃的恨意和鄙視,同情岳飛的悲慘遭遇。使學生能夠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產生愛國情懷。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在講解歷史時,應該盡量不夾雜個人情緒,真實還原和再現當時的歷史場景,即使情緒激動也不能說臟話,并且注意講解時語速應該保持適中,把握好節奏。
綜上所述,歷史故事給初中歷史教學帶來新的活力,被教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通過歷史故事的呈現,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牟新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探索師生互動:以“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課程為例[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9(02).
[2]王德民.故事選擇與意義生成:從張元先生講隋唐史說起[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9(05).
[3]何成剛,陳偉壁,沈為慧.“于非事實中覓出事實”:虛擬故事中“虛”與“實”的思考札記[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9(05).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