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秀
(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時風中學)
?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轉化學困生之行動研究
孫海秀
(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時風中學)
俗話說:“優秀的學生都是相似的,學困生不同問題。”只要教師對他們充滿信心、耐心,就能轉化學困生。因為學困生具有進取心,他們希望被欣賞。如下是我在“課前”“課中”“課后”在轉化學困生方面的做法。
學困生有一樣的心理:厭學、焦慮、自卑?!靶木硾Q定處境”,老師首要轉化的是他們的心境,而他們的心境取決于他們物質和精神環境。我做了如下的功課:
1.排位:視覺三角形——“作用區域帶”告訴我們,坐在教室前面的或中間的學生較常與教師有互動關系。所以讓這些學困生在學優生中挑選自己心儀的同桌,促進他們的學習。這樣的排位是在暗示他們: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
2.職務:本著“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原則,班里的學困生要有自己的職務。這樣的安排是在暗示他們:重視他們。
3.預習任務:為了讓學困生享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培養其自信心,老師可以給學困生私人訂制特別的預習作業,然后在課堂上展示。
為了提高學困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我著重做好以下幾點:
1.因材施教。任務型教學模式,在設置任務時,我兼顧特優生、學優生、學中生、學困生設置4個活動,讓學生任選一個完成。
2.因材設疑。在課堂上,考慮到他們的基礎差和自尊心強,不能刻意地只是提問學困生,采用row work,team work,group work,pair work或是chain work的形式。在他們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誠心地鼓勵他們??傊?,對于學困生,我們在這個環節要做的就是:關愛無聲,師愛無痕。
3.分層評價。為使學困生參與班級活動。分數量化細則實施的是橫向比較。
由于學困生自制力差、惰性強、韌性差,“困”勁兒易反復,所以轉化的工作功夫在課下。在課下我主要做好三件事:
1.“自助餐”式課外作業:因為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老師布置的作業要符合洛克定律。給學生設置至少4個有梯度的作業,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水平和喜好自由選擇課外作業,從而避免了學困生因為不會做而應付作業的現象。
2.作業本上的交流: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我開始在作業本上和他們交流。作業本上的交流是經過深思熟慮、字斟句酌。數年的摸索告訴我:每次批改作業,和幾個學困生交流更有效果,被交流的學生有被關注的感覺。還有就是不能頻繁地交流,頻繁了,會導致學困生視疲勞。
綜上所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
注:本文為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十二五”規劃課題。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