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偉
(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
重視物理教學研究,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物理
周文偉
(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
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平時主要從分層教學、學法指導、實驗探究三方面進行教學,在教學中發現并總結了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暴露出來的情況和教師容易走進的教學誤區,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的方法和應對的措施。希望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能重視教學研究,真正幫助學生更好地走最進物理學習。
初中物理;物理教學;教學研究
物理是八年級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課程,學生都表現出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不管是課堂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在實驗室自己完成的分組實驗,都讓學生對物理這門課程產生了欣喜和好奇的心理。盡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僅僅停留在興趣層面上,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出現倦怠、上課容易走神、不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情況。所以,在如何學好這門課程的學習方法上,學生似乎還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八年級是學習物理的初期,所以教師一定要想辦法多研究,讓學生學好學扎實,把物理基礎打好。
首先,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多頭。切實做好分層教學,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積極做到分層布置作業,強化后進生的輔導。認真備課,控制好講和練的時間,針對性精選習題。對基礎知識講解透徹、分析細膩,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避免課堂教學中,重點知識不突出,誤將“難點”當“重點”講的現象,避免重點、難點錯位、失衡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
其次,要注重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習的常用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歸納法、轉換法等。讓物理學科的強大魅力吸引學生不斷探索學習的方法,增強學習效果。
再者,要重視實驗探究教學與訓練。探究實驗過程中應要求學生對實驗的原理、設計思路、操作過程、數據處理方法、實驗結論、實驗誤差分析和反思進行詳細的記錄,從而培養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其次,課堂上要盡可能把定量探究的實驗交給學生去完成,強化探究意識,培養科學、嚴謹的探究態度。在課堂上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去描述物理現象,并通過自己總結、歸納出物理概念。最后,特別要重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多與日常生活和現代社會問題相聯系,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從而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暴露出來的情況有:(1)不認真看教材,不能抓住教材上的關鍵字和關鍵詞,不能對教材上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2)不肯花功夫記憶知識和基本概念,以至于計算時公式生搬硬套,不能熟練運用。(3)描述物理現象、表達物理概念和規律、解答物理問題時,文字表達能力差,不能較準確地使用物理語言。針對以上問題應該如何進行改進呢?首先,一定要讓學生預習,先對書上的知識點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課上也可以把學生的疑問拿出來一起討論。其次,為了強化學生對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和記憶,課堂上可以先花幾分鐘時間進行小測驗或者默寫,使學生回憶上節課的知識點,這樣做也利于本節課的順利展開,有利于幫助學生快速進入狀態。為了培養學生的解題規范,課堂上進行例題講解時,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臺板書他們的解答過程,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分析講評,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應該怎樣表達更規范。
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走進以下誤區:(1)對學生關注不到位,僅僅滿足于教給學生知識和結論,而沒有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沒有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三維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突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陶冶高尚的情操,不能僅僅把學生看作“學習機器”。(2)沒有把握好校正時機,基礎知識不牢固,實驗探究訓練不夠,以致學生對實驗觀察、動手、分析、歸納、概括、探究能力比較缺失。所以,教師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3)對學生認知過程認識不夠。在講解知識時,總自以為很容易,以為自己講解得很清晰到位,而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結果一筆帶過。沒有認識到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并不是馬上就能接受的,對于一些重點特別是難點,不但要講透而且要針對性地加強練習、加強運用。(4)沒能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這就要求我們要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與學生達成共識。
總之,教師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規律,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帶領學生順利地走進物理學習的大門,進入物理知識的文化殿堂。
[1]吳子健.探究學習與教師行為改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顧明遠.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