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寶
(河源市第一中學高中部)
以座凝力,以座促學
——班級管理中學生座位編排的實踐與思考
吳興寶
(河源市第一中學高中部)
每個新學期開始,幾乎所有班主任老師都會對班級學生的座位進行調整,這可是讓老師心煩、學生擔憂、家長關注的一件大事。排座位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學生的座位排得是否科學、合理、有效,不僅反映一個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更直接決定著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當前素質教育已經進入到新課程改革的實質性階段,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科學地、合理地編排好座位關鍵在于尊重學習主體需求,尊重教育對象需求,正確發揮集體的力量,使教育管理活動忠于教育本身的內涵。
座位;優化;需求
據抽樣調查,2016年上學期廣州大學附屬東江中學共118個班級,班級座位大致有兩類,一是傳統的“秧田式”封閉型,共有80個班級,二是組合輪換性,共有38個班級。我在全校118個班級,不同年級抽取6個班級發放調查表,共應回收255份調查表,但有部分學生沒有及時上交,實際回收238份。收回、統計情況如下:

座位類型、滿意度調查表
通過調查表發現:1.大多數班級仍采用傳統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少數班級采用組合輪換式座位排列;傳統的課堂中學生的座位通常是“秧田式”,座位排列是封閉性的,學生與學生前額對后腦,左肩鄰右肩,一致面向教師和黑板。它的目的在于讓眾多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身上,專心聽講、做筆記,適合于集體講授。但這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范圍與互動方式受到限制,學生的人際交往在質量上和數量上都受到很大影響。學生個體之間的交往范圍非常狹窄,一般是發生于同桌的兩個學生之間,而且一旦兩人缺乏相互交往的基礎,則連這種范圍極為狹窄的交往也難以進行。如果座位一直不變的話,它對學生社會性的發展就更為不利。大多數學生對傳統的“秧田式”座位排列不滿意,而對于組合輪換式座位排列比較滿意,通過調整學生座位、優化學生的座位,讓學生處在一個相對融洽的環境下學習、生活,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與競爭力,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取得真正的成功,都能在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與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順暢地獲得個體發展。
因此,改革當下的座位編排模式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改革的總體趨勢是組合輪換型模式,但組合的方式、方法可以多樣。
1.“優差+循環移位”配位法
首先,本班學生有42人,將每對座位按學習成績名次首尾組合:第一名與第二十二名、第二名與第二十三名,以此類推;再次,每隔一周循環移動座位。
2.“六邊形課桌”配位法
所謂“六邊形課桌”的座位排列是指學校棄除老式課桌,用六邊形的新型課桌替代,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空間,變長期使用的雙人課桌所構成的“秧田式”課堂空間為在六邊形教室依次擺成圓形的六邊形課桌,形成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的組織形式,并根據學生的身高設計桌子的高度、大小,每桌6人,配6個方凳。學生讀書、寫字、操作、討論、交流時圍桌而坐,需聽講時移動一下身子即可。
3.“民主合作+小組S形”配位法
本班42名學生,6人為一組,正好組建7個民主小組。
第一步:選舉組長。全班學生公開、公正、公平地選舉品德好、威信高,學業優秀的7名學生擔任7個民主小組的組長即小組第一責任人,同時,被選出的這7名學生均是班委成員,班主任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任命班級職務。組長選定之際,即班委組建完成之時。
第二步:確定組員。方案一:組長單向選擇組員,即7名組長在各組男女比例相同的情況下依次從42名學生中選定自己的組員,每組6人,男女人數相同。方案二:組員抽簽選擇小組,即班主任按男女人數,分別制作男女兩組紙簽,確保各組男女人數比例相同;男女學生分別抽取,選定自己所在的小組。班主任可以選定任何一種方案,進行分組定員。
第三步:確定座次。教室內座次如圖所示:

第四步:座次輪換辦法。該座次表以小組為單位編排,每兩排為一組,一組六人,每周周五按S形變動一次,小組內個人座次不固定。小組第一責任人公平實施組員的座次調整,主要負責小組管理與紀律監督;小組第二責任人為學習負責人,主要負責督查組員的學習情況。組內六名同學分別確定為語文、數學、外語、科學、閱讀、音樂的學科帶頭人。班主任根據學科帶頭人的情況確定出科代表。小組是座次變動的最小單位。
1.“循環移位+優差”配位法
這種編排方法的優點是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全班學生成績的全面提高。通過一個星期循環一次,從而避免學生因視力、高矮等因素帶來的不便,并且,變化容易產生新鮮感,利于調節學生的情緒。從學科好差方面來看,一般班級,科科優秀的同學為數不多,學科成績參差不齊屬正常現象。你英語棒,他數學好,如果同桌之間學科成績強弱不同,定能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提升自己學科成績,從而帶動這個班級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個性發展及班級凝聚力形成,提升班級競爭力。
2.六邊形課桌及其排列方式所構成的組織形式切切實實轉變了“教”與“學”的方式,更新了教師的教學觀念
新的座位形式拉近了師生距離,改變了“秧田式”的教學方式中師生對立的局面。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自覺走到學生中,使所有學生分別受到教師的一句教導、一個手勢、一下撫摸、一次夸獎,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競爭意識。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由對立趨向對話,由你“教”我“學”趨向共同建構,師生心靈、情感的交往成為現實,師生關系融洽。有利于班級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3.民主合作小組與“S形座次調整”新模式極大改善了班級的課堂教學和提高了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
教師可以結合學校要求,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編排組織課堂教學。通過班級幾位老師的示范課,我們可以充分發現該模式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也充分體現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和同學之間的相互競爭,與此同時,提升了整個班級的整體形象與競爭力。
班級座位編排的方式有很多,各有優缺點,班主任應根據班級實際,選擇一種既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又不影響課堂紀律,既能有效維護班級穩定又能切實營造健康和諧班級氛圍的座位編排方法。
[1]陳愛苾.班主任實踐智慧操練[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
[2]辜偉節.班主任創設班級教育心理環境的藝術[J].鄭州:河南教育,1997(1).25-26.
[3]王立華.回歸生命:一位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實踐[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07.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