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益
(江蘇省新沂市黑埠中學)
創新物理教具制作,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朱松益
(江蘇省新沂市黑埠中學)
創新能力培養是新課改中的一項重要要求,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結合教師實踐通過創新制作物理教具,來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創造能力,促進物理課堂的高效學習。
創新教學;物理教學;教具制作;高效學習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創新教育成為教育者最關注的課題,然而真正的創新體現于何處?我認為教師在教育中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適應他們成長的環境與“土壤”,讓他們能夠受某種創新環境的影響,完成自我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提升。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輕視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忽略學生情感態度的行為已然不多,但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上,仍然做得不夠。本文結合教學實踐,以創新物理教具制作為切入點,對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有效實施創新教育,實現高效物理課堂進行了淺析。
新課改背景下的物理教育,為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了很多實驗教具,這是素質教育改革給物理教育帶來的最大革新。教具的多樣化使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更得心應手,也讓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印象去攻克物理中很多抽象的難關。但統一教具存在著程式化的弊端,教師的思維以及學生的思維容易被教具束縛住。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教師要發揮好榜樣作用,自制創新教師義不容辭。教師使用自制教具,一方面可以于無形中給學生傳達一種創造與創新的“正能量”,另一方面,教師親自制作的教具,對于教具的功能、作用以及使用特點等非常了解,給學生講解運用時也會非常嫻熟,同樣學生理解起來也會容易很多。如,在講到光的反射時,教師用一塊平面鏡,一張硬紙板,一瓶膠水,一支激光筆和一個附量角器的打印紙自制了一個教具,如下圖。

教師將自制模型放到桌面上,然后用半導體激光筆沿紙板斜射向平面鏡,通過不斷改變入射角的大小重復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變化。該實驗原有儀器比較小,實驗現象不明顯,學生只憑觀察無法對反射規律進行總結。教師自制的這個教具對光反射軌跡比較形象的進行了展現,用料簡單,而且能夠保留下那些學生容易忽略掉的現象,便于學生總結和理解規律。尤其是學生得知這個簡單又實用的教具是教師“創造”出來的,都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想法。
教師積極自制教具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甚至獨立制作創新教具。一旦學生參與進來,就必須考慮材料的選取、教具的制作方法以及怎樣使用等等,使他們積極思考,努力將構思變成設計、創意變成實物,這種在實踐中的不斷嘗試創新最終通過動手會演變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同時相對于枯燥無味地“看學”,引領學生“做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促進了課堂的高效學習。又如,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識教學中,筆者就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搜集材料,自制一個實驗教具,上課時演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多數學生對這樣的任務非常感興趣并積極準備著。課上,有人就取出自己搜集到的一些玩具上廢棄的小電扇、帶四個輪子的塑料小推車、干電池等材料,原來他們提前設計好實驗方案:將小電扇固定在四輪推車上,然后將干電池接上,形成一個回路,將這個裝置放在光滑玻璃板上,就會看到四輪推車會沿直線運動。借助學生演示的實驗現象,我立即提問:“風扇轉動時朝什么方向吹空氣的、又是誰推動小車前進的呢?”學生通過思考立即就說出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課堂任務就此解決。不僅如此,教師同時又引導學生:這個教具還可以做能量轉化實驗,但是應該怎樣進行改裝呢?在學生獲得充分的自信之后,他們被新的問題吸引了,很多人開動腦筋,很快就想到將電流表或者是電流計連接到小電扇上,用嘴吹動小電扇扇葉,然后觀察電流表或者是電流計上的指針變化,從中體驗電能與機械能兩者之間相互轉化的樂趣。這種鼓勵學生自制教具,并引導他們通過實踐不斷改進、不斷創新的方法,比教師單純地演示和講解,學生的興致明顯高漲,學習效率可想而知。
創新物理教具制作,是中學物理教學“低成本”和“高智慧”的一種綜合體現,它不僅代表了新時期教育者的素質與水平,同時也給提高中學生創新能力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向。但在教具創新自制中,切記不要為了自制而自制,為了創新而創新,要注意自制教具創新構思的新穎性、教具的實用性以及可以長期保存和反復使用的價值,同時還要考慮自制教具的美感以及在物理現象演示過程中的先進性與科學性。總之,教師要通過創新教具設計,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有趣、新奇且實用的感受,從喜歡教師的創新開始,產生自主創新的意識與想法,在物理學習中能夠始終保持一顆創新的熱心與耐心,師生共同走上一條高效學習之路。
[1]孫云華.瓶瓶罐罐做實驗,動手動腦學物理:談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心得[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5(6):48-49.
[2]呂麗萍.淺談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在教學中的作用[J].東方教育,2015(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