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菊
(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北區校維揚中學)
重視探究為主的課型 培養探究式學習能力
吳寶菊
(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北區校維揚中學)
探究式教學中要領悟新課程的三維一體化目標,關照個別差異,注重發揮教師自身的指導作用,要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注意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探究要求。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課堂教學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腦并用的學習方式:“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打好佬。”物理教學中的探究實驗就是要讓學生手、腦并用,把學生的情感、認知、動作等各種心理活動合為一體,能自我構造自己的知識系統和動手能力,在探究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教師在探究的課堂中享受工作的樂趣。
如科學探究的幾個要素的掌握,探究能力的培養可以逐層遞進。在八年級(上冊)時,最初的幾個探究實驗都是非常簡單的、定性的,例如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探究“聲音的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在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及其應用這兩節里,學生經歷了比較全面和完整的探究實驗,但是學生對探究還是比較生疏,并沒能對探究的方法熟練掌握。在之后的“光的折射”一課的教學中,我就把本節課改為探究實驗:
首先通過樹林中的光束的圖片引導學生復習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知識,再讓學生拿出桌上的玻璃磚和激光手電筒自己實驗,觀察光束從空氣射向玻璃磚的路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你從這個現象想到了什么?”
探究(一):觀察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的傳播路徑,并把你看到的現象畫出來。
1.學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畫出自己猜想的傳播路徑。
2.小組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確定可行方案。
3.進行實驗,畫出光的傳播路徑,并與自己的猜想比較。
4.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
學生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現象,告訴學生,這就是光的折射現象,并且讓學生自己得出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的折射規律。
探究(二):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向法線還是界面偏折?
1.學生猜想并畫出圖表達自己的想法。
2.討論交流:老師投影學生作圖的情況。
3.實驗驗證:學生觀察到光最終從玻璃中射入空氣中的光路。
4.學生交流得出折射規律并且總結出,無論是從空氣斜射向玻璃還是從玻璃斜射向空氣,折射角與入射角是不相等的,總是在空氣中的角大。
我認為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
1.更有利于學生對折射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2.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的能力,也讓學生感受到觀察物理現象對物理實驗的重要性,對今后的物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和堅實的后盾。
3.讓學生真正學會應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實驗探究,有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單純為了探究而探究。
到八年級(下冊),學習“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課中,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現象:每逢下雨天,去上學時,父母都會叮囑“雨天路滑,小心慢騎”的話語,對于這一現象請同學們聯系剛剛學的摩擦力,想一想是什么因素影響了摩擦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加以分析,提出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再由學生提出猜想: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大小、壓力大小、運動速度等,然后設計實驗,在設計實驗中學生首先能運用控制變量的探究方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跟物體運動速度是否有關時,要控制相同的木塊在相同的木板上滑動,但要改變兩次滑動的速度。
再進行實驗,這個過程中,學生合理選擇器材,一個因素一個因素的探究;最后討論,分析比較數據得出結論。在這樣的探究性學習中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實驗得出的結論要比老師在上課時直接告知定義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不容易遺忘。
并不是只有優等生才有能力進行探究,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探究中去,尤其是在小組中較少發言的學生,更應該給予他們特別的鼓勵和關注,使他們對物理實驗探究充滿信心。
探究中的合作、討論、分享與交流,可以使不同的學生體現出各自的能力和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使他們完成一個學生很難完成的復雜的探究過程。
探究學習能力是需要長期的培養和引導的,常常需要反復討論,反復探究,反復引導,不必強求一兩次就能水到渠成。
初二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對于這個階段學生的探究活動主要是以整體的觀察、對常見物體的測量為基礎,對物體及其屬性的驗證進行描述,進行分組和分類的活動,思考物體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要學會采用簡單的工具收集數據,并學會以圖示方式或書面方式總結和交流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進入初三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如學生除了應該學會系統的觀察外,還應該能夠進行精確的測定,并會確定和控制變量以及在此基礎上預測和構造模型,如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并分析滑輪組機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關。
總之,探究式學習不局限于一間教室或一所學校,也不局限于一堂課或者某一門課。學生應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同時得到科學方法、價值觀的教育,并發展自己的個性。
[1]鄭金洲.課改新課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11.
[2]馬貴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探討[J].歷史教學,1993(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