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軍民
(江蘇省溧陽市橫澗初級中學)
教之道,貴以“磚”
——淺談中考作文指導的拋磚引玉
蔣軍民
(江蘇省溧陽市橫澗初級中學)
作文在中考語文中所占的分值較高,“得作文者得天下”,在考場上拿下作文,語文考試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就中考作文指導策略,提出三點意見,供眾位教師和學生參考:關注生活,積累寫作素材;聯系教材,寫作技能訓練;如臨其境,模擬考場作文。
中考作文;指導策略;生活素材;寫作技能;模擬訓練
作文一直牢牢占據著中考語文的半壁江山,如何組織高效的寫作教學活動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寫作教學不能“一招吃遍天下”,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絕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之事,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寫作水平和教學需要,結合中考作文考查實際拋磚引玉,引導學生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創作之路。
縱觀近幾年各省市中考題,我們普遍發現大部分作文題都體現了關注生活的命題趨勢:2016年北京市作文題《讀書,實踐,收獲》、2016年安徽中考作文題《你是我最……的人》、2016年重慶中考作文題《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2016年濟南中考作文題《共度好時光》等無一不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上作文課,光靠講范文、背模板是永遠也不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的。范文永遠都講不完,模板早晚都會過時,教師指導寫作活動時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寫出自己的東西。
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都蘊藏著無數的寫作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的事物出發,激發創作欲望。開展寫作訓練活動時,教師給出的題目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切忌空中樓閣式的寫作活動。學生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新鮮事,形形色色的事件、人物都可以作為話題組織學生展開寫作。
中考作文要求學生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寫出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認識。仔細分析近幾年的中考作文題,我們發現很多命題都具有明顯的現實色彩,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生活是廣闊的海洋,生活中蘊藏著無數的寶藏,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身邊人,使學生將寫作內容密切聯系現實,關注自我成長,再也不用愁寫作時無真話可說、無真話可寫了。
新課標寫作教學目標在語言方面加入了“生動”這一項,學生習作應當立足通暢、追求文采。質樸的敘述應融入豐厚的底蘊,布局謀篇之間應注入情感的血液,遣詞造句之時應加大思想容量,理性思辨之中應高揚人文素養,形象描述之中應呈現詩情畫意。在積累寫作素材之余,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技能訓練,使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能夠細水長流,達到登高望遠之效。
初中生閱讀經驗比較有限,學生間接經驗的主要來源是課內閱讀,課本是訓練寫作技能的重要輔助工具。課本內容不僅可以作為閱讀鑒賞的材料,還可以化為寫作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寫結合,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典范文章使學生體會寫作技巧,并將這種技巧運用到平時的寫作活動中。教學朱自清的《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一段中,擬人、夸張、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使用;教學矛盾《白楊禮贊》一課,象征寫作手法使用;教學梁啟超《敬業與樂業》一課,議論文寫作的三要素、論證方法的具體表現等都可以作為寫作技巧訓練內容。教師要深入挖掘課文中的寫作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擅長的寫作技巧進行習作,使自己的文章富有文采。
想在考場上創作出一篇文情俱佳的好文章,絕不是靠考前“臨時抱佛腳”,背幾篇范文就可以完成的。教師在平時的寫作指導過程中要讀寫結合,聯系教材內容開展技能訓練活動,既幫助學生深入感受課文的文采之美,也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技巧,寫出文情并茂的佳作。讀與寫好比是寫作指導的雙翼,只有雙翼并舉,學生才能自由飛翔。教師可以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仿寫,使學生掌握文章的結構和行文思路,了解文章中寫作技巧的運用,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東西,提升寫作質量。
在初三復習的后期,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逼真的考場環境,要求學生限時限量完成寫作。教師可采用與中考作文紙一樣的稿紙,營造逼真嚴肅的考試氛圍,模擬考場組織寫作活動,訓練學生的抗壓能力。
寫作素養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之事。教師在指導中考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養成教育,正所謂“一次中考,三年備考”,教師要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滲透寫作教學,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提升寫作水平。
[1]高繼紅.初中作文教學方法淺探[J].魅力中國,2010.
[2]王平香.激勵成功心理是提高寫作質量的關鍵[J].新課程學習(中),20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