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靈春
(浙江省臨海市永豐鎮中學)
淺探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翁靈春
(浙江省臨海市永豐鎮中學)
要想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需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課堂上盡可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高效的目的。
問題情境;合作學習;分層教學;高效課堂
新課標理念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農村教師對新的教學理念的學習感受不夠及時,導致他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普遍過于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主,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接受,在學習上依賴性強,厭學情緒明顯,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那么,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呢?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探索與實踐。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探索與實踐。
教師要根據課型精心創設數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使學生能自覺動起手來。例如,在教圓錐、圓柱的側面積時,教師不妨讓學生多動手折疊或把身邊的立體圖形展開。
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創設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學習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數)比較抽象枯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創設出這樣一個數學問題:讓學生預算一下自己平時節省的錢存入銀行,一定時間后得到多少利息?這樣一轉化,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
俗話說“心靈手巧”“熟能生巧”,這說明了動腦、動手的重要性,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讓學生體驗知識產生的情景,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加深知識產生的印象,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活生生的事例,才能誘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腦能力、動手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參與教學的雙邊活動,讓他們在不知不覺的學習中接受新知識,從而激發他們學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就能大大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以往我們在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時,只是把學生作為一個孤立的個體對象看待,這就忽視了學生與學生之間蘊藏著的學習資源。無論互動的廣度,還是互動的密度,生生互動遠遠優于師生互動,尤其在數學課堂教學當中,生生互動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只有學生對同齡人的生活最熟悉,感受最真切,最易溝通,最易產生共鳴,最有評價的發言權,因而“小組合作”能促使每個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不斷地探索,我發現數學課堂教學采用“小組合作”“一幫一”等策略更加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所謂“小組合作”是把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都由幾個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組成,優等生當組長與副組長,這樣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優等生可以帶動起整個小組來。所謂“一幫一”,就是事先把小組內的一個優等生和一個基礎較差的學生結成一對,在做課堂練習時,讓他們一幫一地教或探討,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對于優等生,通過他們的教,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口頭表達能力,加深知識印象,進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對于后進生,由于基礎較差,不一對一地教學,單憑老師的一些啟發與講解,很難學懂。通過“一幫一”的形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成效。在教學中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得分比賽,根據小組得分規則,進行個人比賽、小組比賽等,這樣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理念提倡分層教學,這更適合農村鄉鎮中學的學生。農村鄉鎮中學的學生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在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學習成績相差懸殊。對于這樣的學生,如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呢?采用分層教學法不愧為一條行之有效的捷徑。所謂“分層”就是把學生按成績分成A、B、C、D四個層次,具體步驟如下:基礎稍好又能一點就懂的學生屬于A層,我提倡他們聽課以后,可以去鉆更深更難一層的知識與應用;對于B層或基礎較差C層的同學,鼓勵他們敢于提出問題,說出自己的見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見解,哪怕是非常幼稚的,教師也要耐心聽取,對其正確部分,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要充分肯定,對不妥或錯誤之處則應循循善誘,引導他們自行更正,有時可以直接讓A層同學輔導他們。對于D層學生,我只要求他們能理解一堂課的基礎知識在課后布置作業時,給他們很簡單的一題或是兩題。課余要求A、B層的學生出題目給C、D層的學生做,并批改,這樣學生就會互相促進,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總而言之,要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必須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盡可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劉世斌.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