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大橋中學)
淺談歷史圖片對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
劉欣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大橋中學)
歷史本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可是載入課本,進入課堂以后就變得沉悶、壓抑。因此,大多數中學生對歷史便失去了興趣,進而產生厭倦的情緒,歷史在學生的眼里變成了死板的、乏味的、純粹的記憶材料。而歷史教學在高中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許多研究者都將關注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的研究上。結合自身多年從事高中歷史教學的實踐經驗,提出將歷史圖片引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產生內在的學習推動力,促進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歷史圖片;作用;實踐
歷史圖片是一個涵義非常廣泛的概念,它是對歷史知識的某些片段、正面或側面的狀態及形貌的寫真,是形象化的歷史素材。它和課本文字相互照應、相互補充,構成完整的歷史知識,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圖片能夠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將難以理解的歷史知識簡單化,無法想象的問題直觀化,增強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歷史圖片是配合文字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
歷史圖片的內容非常豐富,形式多樣。按照其內容可以分為五類:人物圖像圖、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圖、科學技術圖、藝術品圖、地圖。而按照歷史圖片的形式又可以劃分為四種:文物照片、歷史場景和事物的想象繪畫圖、漫畫提示說明圖、地圖。歷史圖片作為一種直觀性教材,為中學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素材,正在更加廣泛地運用于歷史教學之中。但是歷史教材中的圖片是有限的,僅僅依靠教材中的圖片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增加途徑,獲取更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直觀、形象、生動的歷史圖片。高中歷史與初中歷史相比,知識體系更加龐大,對于學生的要求更高。如果教師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會造成“高耗時、低效率”的狀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歷史圖片的直觀、形象、生動性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1.歷史圖片是歷史教材陳述歷史知識的重要輔助工具
通過對不同版本的歷史教材進行歸納發現,歷史知識基本都是由文字、圖片共同構成的。尤其是近些年,改編后的新教材當中,圖片和文字都是按照某種篇幅比例進行合理安排的。由此可見,圖片在歷史教材中的地位逐漸提升。歷史圖片不僅是對文字的直觀性陳述,也是運用歷史現實感染學生,完成對學生歷史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也要關注歷史圖片在教學方面的運用,繼續發揮圖片對文字的轉述作用,同時開發歷史圖片對于引導學生記憶歷史知識的作用。
2.歷史圖片的運用能夠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
歷史圖片具有生動、形象、具體化的特點,可以輔助文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歷史文化知識,增強歷史文化對學生的感染力。歷史圖片具有較強的概括功能、分析功能,以及引導學生進行聯想的功能。這些功能綜合起來,對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運用有重大意義。以“河姆渡文化”內容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一組圖片,圖片內容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古跡。運用年代感,激發學生對古文明的敬仰之情,并產生深入探究河姆渡文化的欲望。同時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性思維,猜想創造河姆渡文化的社會是什么樣的?包括主要的社會形態、政治、經濟上的特點。然后教師在深入教學中,不斷更正學生之前的歷史知識和價值觀念。
3.歷史圖片的運用能夠填補教材的空缺
在高中階段,安排的歷史課時一般較少,因此,歷史教材的內容都是以“精”為主,主要呈現給學生的是與高考息息相關的內容,一些輔助性、理解性的知識則較少。歷史本身就是以時間為順序的事件紀實,各個細節共同構成了歷史的變遷。但教材展現的僅僅是一個結果,因此顯得較為“空洞”。為了讓學生感受歷史不僅僅是存在于書本上的文字,也不是口耳相傳、變化萬千的,與生活相去甚遠的傳說,歷史是客觀真實存在的事件,歷史造就了我們今天的生活,而我們現在的生活也終將成為歷史,教師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向學生還原歷史原貌。歷史圖片可以讓學生近距離直觀、形象、生動地感受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上萬年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歷史圖片有效填補了歷史教材的空白,讓歷史活生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也讓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起來。
4.歷史圖片能夠深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高中歷史教學就是通過向學生展示歷史史實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國家乃至世界的發展變化軌跡,總結前人經驗教訓并作用到自己今后人生的發展中,使自己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圖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當時社會的生產生活狀況,并在近距離接觸歷史時,明確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了解值得敬仰的人物,思考社會發展的趨勢。
1.以興趣為突破口,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熱情
近些年來,現代化的互聯網科學技術在當時的心情難以言表,正是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帶隊回到教室,時間已近放晚學。夜幕四合,正如內心里的沉重。孩子們都一言不發,我的心竟也難過得墮下去了。口里說著“重在參與,重在過程”之類話的同時,卻發現自己就像是脆弱的孩子一般內心里感傷起來。孩子們散學歸去。依稀記得幾個女生輕輕地拉著我的衣角說“再見”,平時淘氣的幾個男生在走出教室時還在回頭深深地看我一眼又一眼……回到辦公室,白天的熱鬧與緊張散去,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此時顯得偌大的空間里,猛然醒悟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是夠率真也夠任性的一個班主任啊。悔意與我不期而遇。拿起手機,撥通了領唱者“紅”、指揮者“棟”的電話,我告訴孩子們,歌曲的難度真大,老師寫的串聯詞太長,可是同學們演繹得真好,聲音真好聽,指揮很有激情,老師都被打動了。諸如此類的話,反復了多少遍自己記不清楚了,但我不曾忘記也不敢忘記的是——孩子們的成長路上需要老師及時的鼓勵與關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犯錯,就好像小樹在成長中總會有旁枝斜叉,當我們用小斧頭大力砍掉的時候,有可能真的傷了這棵小樹,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能過于嚴厲地責備他,尤其是當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我們應先根據錯誤的性質判斷一下,是否需要和家長溝通,如果我們能教育好就不要麻煩家長,孩子都要臉面,都有自尊心,如果動不動就請家長,他們也會覺得很沒有面子,如果確實需要,可以采用電話、短信、QQ等方式進行個別溝通,你的包容會讓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改正錯誤,重新認識自己。
一天我正批著作業,一份漂亮的完美的作業映入我的眼簾,是她?我吃了一驚,不可能,我了解她,她的水平沒有這么高,于是我馬上找到她,委婉地問她作業是否是抄了答案,她的臉馬上紅了,然后堅定地對我說,不是抄的是我自己做的。我心里明白,她撒謊了,于是我馬上改變了語氣,高興地說,原來你進步這么大啊,在下個月的階段測試中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啦。她使勁地點點頭。看得出,她的內心很糾結,但是又不想承認,也許是自尊心在作怪,我假裝相信了,時間在一天一天過去,我驚奇地發現她變化很大,上課聽講非常認真,并且不會的題立即問老師和同學,我暗自慶幸,這不就是我想看到的嗎?她的加倍努力,是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嗎?有時,大發雷霆抵不過一個贊許和鼓勵的眼神,我們期待孩子成為善良的人,教師就要用正直的人格影響學生,才能使學生成為正直的人,整天對著學生板著臉,或者整天對孩子大聲叫喊不是真正的“嚴格”,每一個學生的心里都有一桿秤,他們每天都在觀察和感受老師對他們的愛,包括學校或是課堂中的一些趣事,師生的幽默交流,同學間的詼諧調侃。李鎮西先生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在他們的心田上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成為智慧博學的人,還要引導學生成為身心健康、正直善良的人。
我一直記得夏遠景老師的那句話:“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帶領另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走向完美的過程。”學生的成長固然需要老師的引領,但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在成長,我們永遠無法替代他們的成長,我們要做的就是做一個暖心的班主任,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條件,走近他們內心的深處,與他們同呼吸,共成長,在感動中收獲孩子們的點滴成長,感受著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帶來的驚喜。
[1]莊巖.做個暖心農村小學班主任[J].學子(理論版),2016(9)18:12.
[2]常磊.細說班主任工作感悟[J].新課程(中學),2016(2):1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