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文
(福建省福安市城北中學)
淺談教師應如何創設故事情境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劉廷文
(福建省福安市城北中學)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得初中英語教師開始考慮如何改變呆板的教學模式,創設出真實、有趣、生動、形象的英語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自愿參與英語教學。通過實踐證明,有效的故事情境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的重要教學方法,它能夠真正幫助初中生實現主體地位。對初中生應該如何在故事情境下學習英語展開研究與分析。
初中英語;故事情境;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提出的新的教學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然而,由于現在很多教師依然無法擺脫傳統的“灌輸—接受”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初中生無法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對英語學科沒有興趣。教師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初中生的心智發育還不完善,他們對有趣的故事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不喜歡過于深奧、復雜的英語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中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將故事與英語緊密結合在一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對于故事情境教學法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并將其應用在英語課堂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教學成果,極大地提高了英語教學效率。下面,本文以此為基礎,討論教師應該如何在聽、說、讀、寫中利用故事來教授英語。
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生只有掌握了聽英語的能力,才能夠不斷糾正自己的發音,從而進行說、讀、寫的英語活動。然而,現在很多教師在訓練學生的聽力能力時,主要是讓學生跟著磁帶、老師進行跟讀,且聽力材料以試卷聽力試題和教材聽力資料為主。雖然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初中生糾正他們的發音問題,對于提高他們的聽力能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久而久之,這種枯燥乏味的英語聽力訓練會漸漸消磨掉學生對聽力的學習積極性。這種時候,如果教師能夠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一些充滿趣味性的故事,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初中生在聽故事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學到英語知識,可以大大提高英語聽力的教學效率。“different looks”一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描述外貌的能力,掌握“Does he/she have...”等知識點,以及使其形成不能以貌取人的意識。于是,我利用龜兔賽跑,編制了一個故事:在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中,所有的動物都參加了這場盛會,參賽人員有tiger,zebra,pig,rabbit等,裁判是lion和panda。其他動物在參賽的時候,都嘲笑豬,說“Look,his belly is so fat.”等,認定它無法跑到終點。在講故事的時候,我會利用多媒體,每說到一個動物,就會展示這個動物的照片,在照片中也會有描述這個動物的外貌詞語。在講故事的時候,我會利用裁判的身份,結合教材知識,來點評這些動物的外貌特點。在整個運動會中,tiger,zebra,rabbit都瞧不起pig,還故意跑到pig的面前嘲笑它。然而,pig一直沒有放棄,最終跑到了終點,裁判被pig感動,為它頒發了獎章。隨著故事講完,學生可以自然而然地習得描述外貌的知識。
說英語是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可以在訓練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時,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大部分的初中生都對故事保持較為強烈的好奇心,這可以讓他們在說英語的時候,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在英語口語交際訓練中創設故事情境,不僅可以鍛煉初中生說英語的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使其在形象、生動的環境中快樂地說英語。初中生經過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知識與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后期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自己編一個英語故事,再在課堂上講故事。在“different looks”一課中,我讓學生講故事,在故事中,要使用本堂課描述外貌的知識。有的學生選擇了“小紅帽”,講述了小紅帽、狼、外婆的外貌。還有一部分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編了個故事,在課堂上講給大家聽。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世紀,在這個時代,各個行業的信息層出不窮,即使窮盡人一生的時間,也無法閱讀所有的知識。因此,初中生必須掌握英語閱讀技能,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信息量。然而,初中生生性活潑,天生喜歡有趣、好玩、生動的事物。教師可以利用他們的這一身心特點,幫助他們選擇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英語故事書,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英文故事書中包含著很多英語俗語與英語文化,因此,利用英語故事書來訓練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可以幫助他們積累西方文化知識,逐步形成英語思維。在每次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我會幫助學生選擇一些簡單的、有趣的故事書,讓他們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課外閱讀。我會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的時間、地點,導:外貌描寫要“準”。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職業、年齡、教養、習慣、生活經歷、家庭環境、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影響。外貌描寫要“精”。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從人物外貌中精心選擇其與眾不同的特征,集中筆墨描寫,其他的可省略不寫或一筆帶過,使人物外貌更精確鮮明。外貌描寫要“深”。深的意思是描寫人物的外貌就要體現和反映出人物的精神品質,刻畫出人物的深度。描寫人物的外貌描寫還要注意到要與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相互的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征,刻畫出鮮活的人物形象來。
再引出《紅樓夢中》一個例子:賈母道:“正好,我這里正配丸藥呢。叫他們多配一料就是了。”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只見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這個人的裝扮與其他的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身上穿著鏤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有了指導和范例,難度稍減。因為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學生寫得很開心,佳作讀出來,大家也都交口稱贊。
教學完《孟子兩章》后,我布置了這么一個作業:走近孟子。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研究性學習。孩子們很感興趣,熱情很是高漲。
在一星期后的一節綜合實踐的課上,我和學生們互相之間進行了一番討論和交流。有的小組上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和預習,自行將研究內容分成幾組:孟子的生平簡介組、著名的名言警句組、孟子的作品組等。與此同時,對孟子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孩子們自己的搜集整理雖然不能夠全面,但他們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獲取了知識,更“提高了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養成與人合作的意識”!
還有一組居然將孔子與孟子的思想做比較。我問他們怎么會想到這點,孩子們說從課文中他們發現兩人都是儒家學派的圣人尊師,那他們的思想理念又是否完全一致呢?于是我就打開電腦在百度瀏覽器里面查詢,查詢收獲了不少:孔子與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概念根本不一樣,孔子政治思想以“禮”為核心,孟子政治思想以“義”為核心。
這份意外發現的驚喜讓我也意識到了如果把信息技術這一有力的學習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學習,學生失去了教師這根學習的“拐杖”,必然要打破原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的時間安排,放開手腳,放開腳步,大膽地自己去發現問題,針對問題,解決問題,尋找最終問題的答案。學生必然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打破被動學習的局面,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科技不斷的進步和創新,網絡在現代語文教學教育技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恰當地使用網絡,深入挖掘互聯網上的有效資源,對于深化語文教學,提升教學品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著非同凡響的魅力。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索,去精心搜集、選擇適合教材內容,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網絡資源,靈活運用網絡資源,實現網絡資源與語文學科的完美結合,使語文課堂在網絡資源的背景下更高效,更具活力。
[1]王俊蓮.應用網絡資源輔助語文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
[2]鄭少顏.試析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2.
·編輯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