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麗
(四川省簡陽市三岔中學)
淺析如何提高高考歷史主觀材料題得分
王存麗
(四川省簡陽市三岔中學)
新課程改革以來,歷史高考試卷的主觀題即材料分析題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主要側重于考查學生運用歷史史料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得分普遍偏低,成為影響考生高考成績的重要原因之一。通過對近年各地高考題的鉆研和連續四年任高三教師的經驗,我對考生作答材料分析題普遍存在的問題作一個歸納,并提出相應對策,希望對學生考試答題、提高成績有所幫助。
一是時間概念錯誤:這一問題在學生考卷中時有出現,有的是審題錯誤,有的是理解判斷錯誤。二是主體把握偏差:主體是試題的大方向和大范圍,一旦出現偏差,勢必跑題。三是基礎知識不牢:高考主觀題中考查基礎知識的題目有增無減,但考生得分不高,很是可惜。從近幾年學生的答卷情況來看,考生因基本史實掌握不牢,或記憶模糊混淆導致失分的情況非常普遍。特別是題目中沒有提供相應材料的問題,如歷史小論文之類的題型往往得分率是最低的。四是邏輯條理混亂:不少考生審題、答題缺乏邏輯性,條理不清,思路混亂。五是非智力因素影響得分:高考中,因心情緊張,答題時間安排不合理,書寫不工整、字跡潦草,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得分。
1.審準時間
幾乎所有的歷史試題都有時間概念和時間范圍的限定,這是由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的。試題的時間限定有的是顯性的,時間具體而明確,如“1911年”“1934年”“1895年至1945年間”;有的是隱性的,表面上看不出時間,如“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所起的作用”隱含“中國14年抗日戰爭”這一時段概念、“歐洲一體化怎樣加快全球化進程”隱含的是1951年歐洲煤鋼聯營建立至1993年歐盟建立這一時間的歷史進程;更多的是半隱性的,需要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具體時間和時段,緊扣時間是答題的第一要素,如果時間發生錯誤或時段發生偏差,就會導致答案要么全盤皆錯,要么超出時段范圍,勞而無功。
2.審定主體
主體即材料題要求回答的中心問題,一道歷史試題,尤其是群組題、材料題和問答題,一般都圍繞1至2個主體來命題、設問和組答,把握題目的主體對審題作答至關重要。主體把握偏差就會造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不著邊際。主體一般分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思想”“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國際關系”等幾大類,每類又可分為若干主體,如經濟類可分“農業”“工業”“商業”“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國有經濟”“民營經濟”等,工業還可分為“能源業”“交通運輸業”等;確定試題的主體后,便可在相應的范圍內思考組答,不致離題跑題,無的放矢。
3.打牢基礎,合理運用基礎知識
新課改下的高考題,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越發明顯,但能力的考查還是離不開基礎知識的支撐,平時對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史實記憶模糊混淆,概念理解不準確,在考試時是很難得分的。其實歷史高考試題直接考再認、再現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的比例非常大,特別是選擇題。即使是難度較大的歸納、比較、概括、分析、評價、說明、論證之類的試題,也必須要求掌握相應的歷史基礎知識,否則只能憑空想象,無異于空中樓閣。
4.注重邏輯性,準確規范答題
歷史高考能力要求之一就是“文字表達語言準確,邏輯嚴謹,具有歷史味道”,其前提應是答案內容必須做到上述要求,而且審題和答題一樣要注重邏輯性。要注意尋找題目和題干之間、題目和題目之間、題目和答案之間的邏輯關系,尋找題目所給代詞如“其”“此”“上述”“這些”“以上材料”等的含義。
5.盡量減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在高考中,時間掌握很關鍵,分秒必爭,得分很重要,每分都不能放棄,特別是要減少非智力因素給我們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在答題過程中,我們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先統一做完選擇題,再根據個人平時的答題習慣,分科作答主觀材料題,沉下心來,認真思考。做主觀題過程中,學生還要注意,思考周全后,下筆迅速,保證字跡清晰、書寫工整,這并不是要求學生一定要把字寫得跟“龐中華字帖”一樣,但一定要看得清、認得到,答題還要寫到相應的位置,千萬不要答錯位置,否則一分都得不到,還要影響另外一題的得分。為了減少這方面的失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規定學生練練字,平時練習和考試也要按高考要求規范答卷,養成學生高考答卷習慣,以示提醒。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教會學生做題技巧,不斷實踐、創新,學生高考歷史主觀材料題得分率會有所上升,高考分數也會不斷提高,讓學生致勝高考。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