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芹
(新疆博州精河縣高級中學)
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張麗芹
(新疆博州精河縣高級中學)
教師有責任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在擁有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擁有心理健康,做好他們健康成長的守護神。
珍愛生;命意志力;自尊;自愛;自重;自強
現在的高中生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大,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學習壓力也不斷增長,再加上來自社會各方面的誘惑也越來越多,例如:網上暴力游戲、色情圖片、言情小說等,使得他們無所適從,往往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疾患。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有責任利用教學之便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在擁有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擁有心理健康,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插上展翅翱翔的翅膀。
面對當前有少數學生遇到一點挫折就輕生的事實,在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時,我講道:精子和卵細胞的產生要經過精確的減數分裂才能得到,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哪一個環節出錯,都得不到正常的精子和卵細胞,既使得到了正常精子,在受精過程中,1到3億個精子中才有1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功。可見,在座的每一個同學,你們都是億里挑一的佼佼者,你們都是最棒的,生命真的來之不易,什么時候都要珍愛自己的生命。
據說:一個活的雌魚,放進了熱油鍋,炊事員看到它一直努力地把背弓起來,不讓肚子靠近熱油,就這樣拼命掙扎了好大一會,為什么呢?它是在保護自己肚子里的小生命。魚都如此!何況人呢?一個人的生命不僅是你自己的還是父母的,還是社會的。狄更斯說:“我們得到生命的時候,帶有一個不可少的條件——我們應當勇敢地保護它,直到最后一分鐘。”同學們,珍愛自己的生命吧!
俞洪敏先生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種是雄鷹,它們依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到塔頂,看到了許多無法看到的景象;而另一種動物是蝸牛,它也能到達金字塔的頂端,它靠的是什么?意志!作為學生,只有有了堅強的意志,才能在學習中克服重重困難,才能為將來成為有用之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學習孟德爾遺傳基本規律時,我特別講了孟德爾的生平及遺傳規律的發現過程:孟德爾從小喜愛自然科學,由于家境貧困,21歲進入修道院做修道士,隨后到維也納大學進修自然科學和數學。三年后,又回到修道院,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塊園地種植了豌豆、山柳菊、紫茉莉、草莓、玉米等許多植物,并且進行了多種植物的雜交試驗,其中成績最突出的是豌豆的雜交試驗。他經過連續8年的潛心研究,于1865年,在當地的自然科學研究學會上宣讀了《植物雜交試驗》論文,提出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俗話說:“至誠通天”。如果沒有8年的堅持,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力,也就沒有孟德爾的成功。如果同學們都有進取的愿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只要每節課都認真聽講,認真對待每一個難題,勇于創造和創新,總有一天,你也會獲得成功!
學生的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需要靜心思考,擺脫各種干擾和誘惑,專心學習,才可能有所成就。
《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為了要寫這本書,到森林里度過了兩年隱士生活。自己種菜種豆,擺脫了一切剝奪他時間的瑣事,專心致志,去體驗林間湖上的景色和他心靈所產生的共鳴。從而發現許多道理,并完成了這本名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果沒有陶淵明的清凈安寧的心緒,也就沒有這千古名句了。古人尚且如此,我們做學生的更應保持一顆清凈的心,好好做學問,做該做的,不該做的盡量不做,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定力,擺脫一切誘惑,專心學習,成功定會是你的。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青春期生理發育的基本知識及心理變化的特點,使其掌握青春期生理衛生保健常識和常見的生理問題解決的方法,培養學生健康的生理意識和掌握健康的性知識,促進學生養成健康的行為和高雅的生活方式。
教師在教學中有義務把性教育落實到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向學生傳授青春期的性保護措施,使其掌握青春心理發育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通過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性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崇高道德觀和高尚的愛情觀,以此來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并順利度過青春期。
在課堂上利用相關內容對學生滲透遠離網絡,不沉迷網絡的教育。
1.對眼睛的損傷
長期使用電腦易使眼睛疲勞而引發“電腦眼病綜合癥”,表現為視覺模糊、視力下降、眼睛干澀、發癢、灼熱、疼痛和畏光等。為防止這種眼病的發生,中學生使用電腦上網1小時左右,應休息一會,更不應該沉迷于網絡,晝夜上網,廢寢忘食。
2.電磁污染
電腦是一類不可忽視的低功率電磁輻射源。它可引起神經、生殖、心血管、免疫功能及眼睛等方面的病變。有的人還有可能會伴有白細胞下降、視力模糊、心電圖改變等臨床癥狀。時間長了將會導致青光眼等疾病,電磁輻射與白血病、乳腺癌及早老性癡呆癥等疾病也有一定的關系。在生物教學中,適時滲透這方面的知識,對學生遠離網絡應該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3.網絡綜合癥
對于中學生而言,應用電腦及上網可以擴大眼界和增長知識,但是,不少學生沉迷于網絡,既耽誤學習,又損害身體。學校、家長、社會共同聯合起來,正確引導中學生使用網絡。
有人說,一個生物老師相當于半個醫生,生物老師在向學生講授生物學基本知識的同時,應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更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做好他們健康成長的守護神。
[1]郭臻琦.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J].邢臺學院學報,2007(3).
[2]金志秀.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4(4).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