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威霖(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
全國卷背景下的數學高三復習策略
傅威霖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數學試卷將不再由福建省自行命制,而改為由國家教育中心組織專家命制,如何調整教學及學習策略,是高三年師生亟需面對的問題。對近年福建高考數學卷與全國高考數學卷的異同進行比較,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做法,對高三數學的復習策略提出若干對策。
高考數學卷;能力考查;三角函數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數學試卷將不再由福建省自行命制,而改為由國家教育中心組織專家命制,我們高二下學期才確定了要考由國家教育中心統一命制的全國卷,這對于我們這一屆師生來說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變化。如何調整復習及學習策略,是高三年師生亟須直面的問題。老師利用暑假積極參加學習培訓,研究學習了全國數學試卷的特點。
放完暑假回來老師的試卷命制風格開始出現了變化,試卷命制的風格上開始模擬全國卷。而對于這種變化,一向理科還算是強項的我有那么一點不適應了,開始感覺一張試卷會做不完。數學試卷除了壓軸題做不出之外,還會有一兩題時間不夠做,這下我有點著急了。我開始主動去找老師,了解分析全國課標卷在能力考查及試卷命題特點上的變化,努力調整教學策略去適應這個變化。
(一)共同點
從考試內容上來說,幾大主干板塊像三角函數、數列、概率統計、立體幾何、解析幾何與導數等都仍是考查的重點,其他的非主干內容考查內容變化也不大。考試內容上沒多大變化,不適應主要是由不同的能力要求變化引起的。
(二)不同點
1.試卷的結構分布及試題分值有些不一樣
以前福建高考數學試卷選擇題10題(每題5分),填空題5題(每題4分),解答題21題是14分,選考題是三選二(每小題7分),其他解答題都是12分,而全國高考數學試卷選擇題12題(每題5分),填空題4題(每題5分),選考題是三選一(每小題10分),其余解答題每題都是12分。全國卷選填的總分達到了80分,比之前福建卷高出了10分。
2.送分題少了,中檔題多了
全國高考數學試卷無論是選填還是解答題,它的送分題都減少了,中檔題多了,很多題目都需要想想算算。
3.對一些章節的知識點及能力考查要求提高了
全國卷對立體幾何部分的考查要求要比福建卷高,一是多考查了球的知識,二是三視圖的考查難度也比福建卷高些;全國卷數列有時候也是會考解答題,和三角函數輪換著考,而福建高考數學卷很多年都沒有命制過獨立的數列解答題了。
了解及分析清楚了全國高考數學卷和福建卷之間的差異,我開始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學習及復習策略。
1.強化選填訓練,注意積累一些選填的解題技巧
針對小題的數量及分值均有提高的變化,我買了本“小題狂做”開始練習,并且有意識地積累及運用一些解選填小題的解題技巧,如排除法、特殊值法等,小題能不大做的,盡量就不大做。
2.注意限時訓練,提高運算能力和解題速度
全國卷送分題少了,需要想想算算的題目多了,就導致整張試卷的運算量及思維量會增大這一特點。我聽從老師的指導,在平時的作業和練習中開始有意識地進行限時訓練,慢慢地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和速度。
3.針對變化,惡補一些新增的知識內容
全國課標卷對立體幾何、三角函數(解三角形及三角恒等變化)、數列的考查要求提高了,那我在老師對這些章節進行一輪復習的時候就特別重視,緊跟老師的步伐,并且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多做些相關的補充練習。對于新增加的球的接切問題,剛開始做起來也感覺很吃力,經過復習,及自己在不斷練習過程中的消化及整理歸納,漸漸找到了解題的感覺和門道了。
4.積極進行思維訓練,提升解題能力
全國高考數學卷,在思維能力的考查層面上有不少題目的要求都提高了。針對這一變化,我們老師有心地在班級的學習園地開辟了“思維體操”欄目,每周會給出一兩個相對比較靈活的題目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探討。我也積極加入到每周的挑戰行列之中,通過這個欄目,我和不少同學經常利用課下時間交流思路及解題方法,有時候老師還會鼓勵我們嘗試對題目進行變式,讓我們自己出題等,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挑戰及探索的樂趣,也開闊了自己的思維,提升了自身的解題能力。
總之,在平時的學習中,關注到兩者的差異之后,我在跟緊老師的復習步伐之余,開始有意識地多做一些題目,多進行限時練習。在學習及解題過程中,注意培養自己的數學能力,注意培養自己自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的意識,使自己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靈活運用,并在思維能力、解題能力等方便得到進步和發展,努力適應全國卷的題型和難度。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發現自己的成績也慢慢回升了。
在高興自己實現了適應和過渡之余,我又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三的學習之路,找對正確的復習策略,然后就要勇往直前!
[1]任亞楠,元麗麗.課標全國Ⅰ卷與福建卷的對比:以理科試卷為例[J].福建中學數學,2015(7).
[2]王欽敏,柯躍海.高考數學福建卷與全國課標卷的比較與對策[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8).
指導教師:王幼蘭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