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國慶(浙江省義烏市稠江中學)
細節成就完美
——關注科學課堂教學細節
樓國慶
(浙江省義烏市稠江中學)
細節,可謂是一門獨到的科學,一種特別的藝術。在教育教學中,細節可以有效地將課程連接起來,可以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簡而言之,科學課堂教學的成與敗,基本上決定于教學環節中每一個細節的把握與落實。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刻挖掘,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設計,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關注教學中每一個細節。從初中科學的現狀和實際出發,對細節在科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系統分析,并闡述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把握細節。
關注細節;教育教學;提高效率
細節是成就完美的必然要素,想要打造一堂完美的科學課堂,必須對每一個細節進行把控,無論是小片段還是小情節,都需要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視。細節往往小得不被人發現,但是它卻很有可能映射出大智慧、大理念。不僅如此,細節的把控也可以直接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打造細節、關注細節,讓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激情,這是我國現階段教育發展的重點所在,是提高科學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
1.細節可以彰顯關愛,折射關懷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有時候看似簡單的一個笑臉實際上對學生來講就是一種特殊的關懷與照顧。在科學課堂上,學生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有些學生可能對化學品有一定的恐懼感,比如說,硫酸、酒精的使用,氫氣純度的檢驗等。實驗對科學來說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有些實驗確實有一定的危險性,正是這危險性讓很多學生,主要是女同學產生恐懼感,甚至有些人不敢使用酒精燈帽去熄滅酒精燈。當老師發現這樣的細節之后需要對他們進行鼓勵與關心,也可以親身示范,證明其安全性,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關懷,從而敢于進行科學實驗。
2.細節可以顯示智慧,成就完美
在課堂上,細節的處理恰恰可以反映出教師是否具備精湛的教學技藝。如果細節處理巧妙而不留痕跡,完全可以達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教學效果,更可以顯示出教師擁有高深的智慧。科學課堂融合了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多方面的知識,教師完全可以將不同種類的知識進行融合,在談及某一點時隨意添加一些課外的科學知識,這樣的小細節、小舉措往往會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學生也會由于老師的博學多才而產生敬佩之意,從而投入到你所任教的科學學科的學習當中,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從導入入手,激發學生的思維與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始就等同于一臺大戲拉開了序幕,更像是美麗的樂章唱出了序曲。因此,教師需要把握每一堂課的開始,把握住導入這個細節。如果設計一個獨特的、富有樂趣的導入,往往會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達到先聲奪人的目的。
例如,可以直接選取生活小細節引入課題。很多時候,學生在生活中往往會忽略一些細微現象,然而這些現象卻透露著科學的氣息。比如,在“光的反射”導入時,教師可以悄悄地拿一個小鏡子,突然將太陽光反射到某個還在睡覺或者精神已經“偏離課堂”的學生臉上,學生在感覺到光的刺激后一定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繼而活躍課堂氛圍。這樣一個小小的開場,一個不起眼的細節,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在解釋此現象的同時直接轉到自己將要講授的知識點上,讓整個課堂“活”起來。
2.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
比如,在講授“動物的食物與攝食”的時候,在開始時教師可以自行找一些小動物,向學生展示動物是如何攝取食物的,讓學生觀察它們攝食的不同之處。通過這種主動性的觀察,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獲得答案,這樣的觀察過程主觀性較強,學生更喜歡參與,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活躍性以及對課堂的興趣。
3.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考
學生一般都會對自己不懂或者不熟悉的事物進行研究,針對這個細節,教師可以在課程設計時預設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研究、動手等方式找到對應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愛思考、愛動手的好習慣。
例如,講授天氣、氣溫等知識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天氣的要素,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段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配樂,繼而問學生是否熟悉天氣預報、是否懂播報員播報的流程、是否可以模仿一下進行天氣預報等問題。最后,進一步提問,讓大家找出整個過程中出現的天氣數據,詢問學生“天氣要素究竟有幾個方面”,這樣就是在遞進式的提問中逐漸走向主題,讓學生自行思考、自行討論,找出答案,這種具體化的內容教學可以讓初中生更容易地掌握科學知識。
4.對細節進行捕捉,善于利用實驗講授科學知識
科學課堂的教學離不開實驗,要想捕捉細節,提高效率,必須在實驗上下一番工夫。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將學生分組,鼓勵自己動手實驗,宣傳團隊合作的理念,讓學生在觀察之后總結出自己的觀點,相互交流討論后得出相應的答案,這樣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更能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例如,在講授化合反應的時候,學生可以在分組之后由小組代表親自將CO2吹入到水中,之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學生會發現溶液變紅了。此時就需要團隊之間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與總結,通過互換概念詳細分析可以得出“CO2與水反應會生成碳酸”的特殊性質。值得注意的是,整個過程需要教師對每一組實驗進行把控,因為很多細節操作肯定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教師要對其進行捕捉,進而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完成整個實驗。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學效率。
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都會是亮點,每一個亮點都會是科學課堂的成功要素。精彩的細節往往會給學生帶來意外的驚喜,關注細節會讓更多的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科學的學習中,感受科學知識的奧妙,對科學學習充滿興趣和期待。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把握氣氛的使者,更是控制節奏的關鍵,他們需要對學生的變化進行觀察,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讓自己與學生和諧共處,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效率化教學、素質化教學,讓科學知識成為學生未來發展的助推力量。
[1]秦緒博.于細節處成就完美的教學課堂[J].觀察思考,2011(2).
[2]黃婷.關注教育細節,成就魅力課堂[J].小學教育思考,2013(10).
[3]肖財姑.關注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效率[J].教學研究,2014(8).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