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
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課外讀物的應用分析
王海燕
(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
課外讀物是教科書的知識外延。閱讀與所學知識相關的課外讀物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還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新課標要求教師更加精通專業知識、具有更豐富的學識。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增加自身才干,除了熟悉所教科目外,多看課外讀物拓寬知識面也是重要途徑。歷史包括政治文明發展史、經濟文明發展史、文化發展史,具有整體性,閱讀課外讀物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記憶,有利于提高分析能力。由此可見,高中課外讀物的重要性,主要講了課外讀物的必要性,學會閱讀課外讀物、養成閱讀課外讀物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課外讀物;必要性;學會閱讀;自主閱讀;閱讀習慣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撰是按照專題的形式,內容包括政治文明發展史、經濟文明發展史、文化發展史。但是教科書里的歷史是不全面的,它只是一部分,其他知識需要從課外讀物資料中獲取,增進理解,豐富知識框架。由此可見,學習課外讀物不可或缺。然而高中學生或課業壓力大或懶得去查閱書籍,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授學生閱讀技巧,同時個人也要閱讀大量歷史書籍,增長自身才能。
無論從時代背景,還是獲取知識、提高成績方面講閱讀課外讀物都有必要性。(1)新課標要求:學生在學習政治文明發展史時要學會搜集政治文明發展史有關資料,能對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政治制度理解分析,并能結合所學進行歸納評判。在學習文化科學發展史時,要能搜集與文明發展史有關的資料,并能結合所學分析思想文化在文明發展史中的作用,并能正確理解文化、政治、經濟三者的相互作用。教學內容上,要求能搜集上課所需相關圖片、資料,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課外讀物恰好是搜集資料,豐富知識的重要途徑。(2)考試需要:近年試題出現材料分析題,給出一段史料結合所學對材料進行分析,很多學生不能很好閱讀,找不到重要點。閱讀與所學相關的課外書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并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3)新課標要求教師精于專業知識,學識豐富。這就要求教師除了教授課本以內的知識,還要延展課本以外的知識。由此可見,閱讀課外讀物是教師提高自身才干,提升教學水平的需要。
學會運用課外讀物很重要。很多學生喜歡找一些自己喜歡偏娛樂的課外讀物。這既浪費時間又無多大用處。課外讀物一定要選與所學課程相關的,這樣才能達到幫助學習的作用。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是按專題編寫的,里面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知識點細分好了,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習又有利于記憶。這也為課外讀物資料的搜集提供了方便,比如,學習《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時,學生可以搜集與古希臘羅馬有關的史料讀物,其中“城邦只是成年男子的城邦”可以作為課外資料查閱,通過閱讀看相關歷史評判分析,再形成自己的見解。學會搜集與所學課程相關的知識,利用書本、網絡多種方法進行搜集,最后自己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這一過程本身就培養了學生搜集、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推薦與所學有關的書籍讓學生去課外看,而這些書名往往對學生而言只是個名字,學生或是沒時間或是懶得去看。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積極性去看書,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教師可以把課前搜集課外知識的任務交給學生去做,上課時把學生搜集的資料收集起來,運用到課堂中,最后進行點評。進行讀書比賽,每周比一下學生讀書的本數。比如,學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搜集相關歷史材料。如有關“為什么獨尊儒術”“儒家是如何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的”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這些史料進行講解,最后讓大家評價哪份資料最有價值。長此以往形成習慣,培養學生搜集查找資料的能力,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每周可以開設這樣的一堂課,讓學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與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去看一些評述類文章,多看別人的評述分析,綜合別人觀點形成自己的觀點。在課上講完一段,教師可以讀一段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感,多進行閱讀訓練,力求學生能進行資料的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在課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探究作用,歷史事件往往有利有弊,教師組織學生形成正方反方辯駁問題,培養學生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技巧,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是一個日積月累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歷史要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也有弊,要結合一定的時代特性,結合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一方面它有利于國家穩定,發揚了儒家思想。另一個方面它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不利于文化交流與發展。這就需要引導學生看更多的歷史書籍,評述文章,學會辯證統一的觀點。考慮事件要全面,既要考慮到有利因素,也要考慮不利的一面,多角度看問題。教師可以創造條件讓學生讀相關書籍,對學生搜集的資料進行評判,哪里好哪里不好,訓練學生的分析評述能力,并進行指點。教師也可以課上拿出自己搜集的歷史資料分享給學生。所謂見多識廣,長時間的閱讀、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知識,形成自己的見解。
綜上所述,探究課外閱讀對高中歷史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不論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能力還是為了提高成績。教師更應加強課外讀物的閱讀,高中歷史特級教師李曉楓認為:“教師應該擁有豐富的學識,高超的教學技能,才有能力培養學生,否則創新教育是空談。”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廣泛閱讀歷史書籍,增加自身才干,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教師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學會基于課本搜集課外讀物,學會對學習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運用課外讀物,用好課外讀物是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