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相
(貴州省盤縣羊場鄉中學)
?
科學施教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鄧文相
(貴州省盤縣羊場鄉中學)
摘要:學生的生活和成長環境是有區別的,他們的學習成績、認知能力、問題意識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狀態也就不一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差異和層次,在教學計劃的設計中,對于內容的安排、問題的設置都要具有層次性。
關鍵詞:差異性;學困生;教學氛圍
農村中學的教學目前面臨著很嚴峻的考驗,學生的父母在外地務工者很多,學生的家庭教育普遍缺乏,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不好。更為重要的是農村學生基礎較好的或者是先天素質較好的,家長認為孩子有希望繼續深造的,就把孩子送到城市的好學校讀書。因此,剩下在農村讀初中的學生,對其進行化學教學是非常艱難的。
怎么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是怎樣轉化學困生的學習狀態,是我們任課教師要研究的問題。
我們都常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和愛戴自己的老師,才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老師的教育效果也才會高。所以教師要設法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喜歡,這樣教師的教育和教學才能更好地發揮效果。教師怎樣才能融洽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呢?那就是民主的教學風格,改變長久以來形成的師道尊嚴的局面,學生要和教師成為學習伙伴,借助學習資料和學習環境構建知識圖示,這是皮亞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精髓。民主的教學氛圍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學生在這樣環境中可以發散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為學生創設一種探究問題的情境,有了學習的情境,學生的思維發展就會更快更好。學生的學習氛圍有兩種,一種是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不斷地自我成長,一種是學生自己的自我學習和成長。在初中階段,雖然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是不能小覷和低估的。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探究性,這也會是新課改后大力提倡的觀點,也是新時期人才培養的目標。
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少則一個學期,長則一年,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耐性,有足夠的信心和細心,將學生的一點一滴成長無限放大,鼓勵學生不斷進步。教師的教學永遠和學生的學習密切相關,研究教法的前提是研究學法,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就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開始,教師要抓住這樣的信息不斷進取,為后進生的成長和進步發揮自己的特長。
參考文獻:
李小紅.教師課程創生的緣起、涵義與價值[J].教師教育研究,2015(02).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