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利
(皮山縣第三小學 新疆和田 845150)
談在小學漢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徐明利
(皮山縣第三小學 新疆和田 845150)
素質教育理論提出: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排在首位,可見其重要性。德育是教育的靈魂。作為一名小學漢語教師,在漢語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教育 滲透 責任感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不僅要教書,而且還要育人。特別是處于21世紀的今天,更是任重而道遠。“學漢語,就是學做人”,這是我國著名漢語教育家葉圣陶給我們留下的至理名言。“不斷提高之原動力在于思想政治也”,那么我們該如何在漢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呢?現結合自己在小學漢語教學中的體會,談淡如何在小學漢語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就小學漢語教學而言既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漢語知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終生受用的漢語意識,同時又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與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一致的意志品質。這對小學漢語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豐厚的漢語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崇高的道德修養,要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要義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職業道德、過硬的專業知識、高超的教學技術來影響學生,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1.以愛貫穿教學的始終
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你厭惡學生,那么,教育工作剛剛開始就結束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丑小鴨就是在愛的教育下變成白天鵝的,愛是教育的靈魂,我們要對學生關愛倍加,不僅要愛優生,更要愛差生,要把愛的陽光灑向全體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深沉的愛。對于學生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即與真誠的幫助。學生取得進步時,哪怕是一點點,教師也要及時鼓勵,樹立孩子們的信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愛戴,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才有利于滲透德育教育。
2.豐厚的知識和高尚的情操
教師要是一個眼波的學者,要有過硬的專業基礎,要把漢語課上得有聲有色。“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要外塑形象,內修品質,要在知識技能和思想品德上成為學生的表率。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要嚴格要求自己,要做到教師所需具備的基本素養,如舉止大方、衣著整潔、儀表端莊、用漢語明、品行端正。所有這些都會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1.教育小學生愛護環境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當今的人類環境――地球,正在遭受著空前規模的破壞,而學校首當其中要承擔起培養下一代人環保意識的任務,因此,在小學漢語教學中,有必要結合課本知識滲透環保教育。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了解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科學家已經證明了目前地球是適合人類生活的唯一星球。然后啟發學生,資源枯竭原因是什么呢?原來是我們人類人為造成的,那我們人類就得自食其惡果。引導學生從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使之真正成為全社會共同呼聲。那么,我們生存的地球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2.激發小學生珍愛生命
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來之不易的。但是我們的一些中學生由于缺乏對生命的認識,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當作兒戲,貪玩、荒廢等。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匆匆》時,讓學生通過讀文了解到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和惋惜,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懂得人生短暫,珍惜生命。 我讓學生了解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經過豪華的、奢侈的投資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熱愛我們這來之不易的生命。我教育學生不要任意把生命浪費掉。而是應該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針對我們的一些學生認為世上無愛心從而把自己的愛心收藏起來的這種現象。教育學生只有尊重生命,才會愛惜自己,進而愛惜他人。
3.向小學生滲透團結友愛
現代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優越的生活條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顧,使他們有聰慧能干等優點,但同時也滋生著個性強、突出自我和嬌縱任性等缺點。在教學中,如何讓他們懂要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呢?在學習《藍色的樹葉》時,先讓學生通過讀文了解到林園園舍不得借給李麗綠鉛筆,最后李麗只能用自己的藍鉛筆去畫樹葉,讓學生明白林園園一開始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但林園園能知錯就改,熱情地幫助同學,和李麗成為好朋友,這方面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4.培養責任感和愛國精神
在人的素質中,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它是一個人有所作為,事業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學生缺乏責任感,就難以擔負起時代、國家賦予的重任。而學校的教育又是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而現實生活中有的學生出現了不負責任的言行,作為教師,應該把學生的這種不良的言行扼殺在萌芽狀態里。如在學習《難忘的一天》時,先通過讀文引導學生鄧小平爺爺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故事情境的變化,使學生體會“我”心情變化成了本課的一個重點。為此教學時應通過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小作者的心情,使學生懂得自己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樹立理想。進而啟發學生,那在生活中,我們需要不需要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呢?
漢語學科是聚科學性、知識性、思想性于一體的學科,我們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只要堅持不懈地貫穿整個小學漢語教學活動的始終,在教學中切忌乏味枯燥的說教,做到寓教于情,情景交融,這樣學校的德育工作定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1]陳紅艷.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3(4):114.
[2]孫秀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吉林教育:綜合,2016(13).
[3]余粉瓊.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新課程導學:七年級上旬,2014(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