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芳(福建省建甌市小橋中學)
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研究
吳蘭芳
(福建省建甌市小橋中學)
新課程改革吹響了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研究和探索的號角,在新的教學理念的融入之下,初中數學教學的舊模式被突破,各種創新的數學教學模式和方法應運而生,在思維開拓、本性釋放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學習效率得到較大的提升,學生在靈活多變的數學教學課堂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主動思考和參與的熱情,學生在思路多變的數學課堂氛圍中可以對數學知識性概念和規律進行合理的導入和學習,并在生動直觀、有效的數學問題情境下對數學知識進行觀察、分析、類比和歸納、推斷等,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新課程改革;初中數學;創新
初中數學是一門偏重于理性思維的課程,是對數學領域內的知識概念和規律性的歸納和推理性的學習,在傳統數學教學中由于采用無差異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沒有進行科學且有針對性的學習,對于大量的數學題海性內容無法進行全面的歸結和把握,從而無法激發出對初中數學學習的熱情和參與積極性,使初中數學課堂呈現出沉悶枯燥、缺乏新穎刺激的氛圍,達不到預期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1.要注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以學為主,以教為輔”原則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抽象分析能力,在這個培養過程中,需要教師的精心課堂導入設計和有效的策略引用。但是,在實踐教學課堂中,存在師生之間的互動脫節問題,因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不同差異之下的課堂教學,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為了“學”而“教”。
例如,在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b2+2b+1=2的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方程式的觀察和思考,而不要急于進入運算過程,要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尋找到方程式左邊的列式可以表現為(b+1)2,教師在學生觀察思考的前提下,可以指導學生運用直接開平方法的方式來加以演算。然后,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方程式變化探析,將上述一元二次方程式變換為:b2+2b-1=0,學生進入變化方程式的思索之中,對前一個方程式進行化簡運算,即可衍變為b2+2b-1=0,從而發現數學方程式的規律,掌握數學知識的靈活變化形式及其內在的數學邏輯性,在學生自主的思維中提升教學效果。
2.教師的課堂教學引入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初中數學知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根據學生的既有數學知識體系進行引導,教師要了解不同學生的數學知識的層次水平,進行學生舊有知識和新知識的結合,使學生在對舊知識結構進行深層次的引發和思維之下,掌握相應層次的數學新知識,例如,在學習初中數學的立方根知識時,教師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狀態,從之前學習的平方根和乘方運算的數學舊有知識入手,進行以舊帶新的數學知識學習,從而把握數學基本概念,引發數學邏輯性推理。
3.初中數學教學還要培育學生的數學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
學生對于數學這門抽象性學科的學習需要有一定的思維運用過程,而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進行題海式的解答。例如,在初中數學的“同類項”教學中,要注重直觀、具體物體的導入,實現從具體到抽象、從直觀到內隱的數學思維。可以運用實在的生活物體,如,蘋果、香蕉、梨、菠菜、土豆、冰棒、巧克力等,指導學生對不同生活物體進行分類,在具體物體的熟悉認知下,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地進行分類區分,這時再引入同類項的數學概念,引導學生由生活實物融入數學概念,從而鍛煉和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4.注重數學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多角度訓練
初中生具有活躍的思維特點和豐富的想象力,在數學教學中,要采用多元化、多角度的教學策略,要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精心的導入、靈活的課堂策略變換,使學生在教師多維的指導之下進入初中數學的知識殿堂。
1.倡導以人為本的數學學習情趣的創設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新課程改革指導下,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在學生手腦并用的學習過程中寓教于樂,提升數學學習效果。例如,可以引入初中數學“算24”規律性認識學習,通過娛樂形式的撲克牌為例,規定26張黑色牌是正數,26張紅色牌是負數,還規定撲克中的花牌J= 11,Q=12,K=13,并以數學科學規律“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進行兩人一組的分配,在兩組不同的“算24”比賽中,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并在數學娛樂的情趣融入下,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情感交流,并且掌握了數學加減乘除、平方等公式的交錯式運算方式,提高了數學思維能力,強化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結合實踐動手操作,增強數學概念認知和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組織與引導是教師需要精心設計的內容,在多維的教學目標下,要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動手操作,在動手動腦的實踐過程中,增強學生對于初中數學概念和內容的認知和學習。例如,在“測量物體的高度”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理念,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對已知高度的測量實踐以及對未知高度的測量實踐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如,坐椅、欄桿、路燈、商品房等,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交流和討論,在小組合作、探究、自主的學習狀態下,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3.創設數學問題情境,逐步引導學生探究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資源進行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借助于多媒體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將學生引入問題探究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之下進行數學推理思維的學習。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適宜的問題導入課堂,學生在輕松自如的問題導入下自主思考和主動參與,在這個前提下,教師可以導入與數學課程相關的問題情境,并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復雜圖形的繪制,在立體感強的工具輔助教學下,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活躍學生的思維,推動學生進行歸納、推理和總結,從而得出數學知識的概念性認知和數學結論。
4.借用數學生活素材,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與生活情境的實際物體進行聯系,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的體驗和認知,并從中抽取數學化的知識,在剝繭抽絲的過程中培養其數學邏輯思維。例如,在初中數學的幾何教學中,可以借助于生活實例進行理解:課本、操場的平面圖形、立體教室、雕塑的空間圖形,可以引發學生對點、線、面、體的數學認知;還可以利用學生喜愛的電影座位排號順序導入平面直角坐標的數學學習;水銀體溫計可以導入數學正負數的學習;翩翩起舞的蝴蝶、美麗的剪紙可以導入數學的軸對稱圖形的學習等。在這些與生活內容密切相連的實際物體之中,可以融入初中數學的知識性內容,在學生生活體驗的感知下進入數學概念性的認知和理解。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學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進行教學理念的創新和教學方法的優化,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利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初中數學學習興趣,用生活化情境、問題情境等教學方式,引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李鋒.我國課程標準與教學實施一致性的現狀、反思及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2(8).
·編輯 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