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匯蓮(浙江省縉云縣新碧初級中學)
初中音樂創新教學的主要方法分析
占匯蓮
(浙江省縉云縣新碧初級中學)
創新是民族發展的源泉與不竭動力,我國教育事業也在不斷追求創新。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教育創新,培養新型音樂人才是當前教育改革的要求。
創新;初中;音樂教學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教育改革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初中音樂教學是將音樂作品的旋律和內容作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視唱與欣賞,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但是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求。所以對初中音樂教學進行創新改革十分必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目前,我國初中音樂教學體系尚不完善,且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實現“教學相長”
當前我國的初中音樂教學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有一定的師生互動環節,但是整個教學還是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仍是被動地接受。這種教學模式過分注重對知識和技巧的掌握,不注重學生實際所得;學習過程單調、機械,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不到提高。這種教學模式存在明顯的弊端,無法實現“教學相長”。
2.教學理念過于落后
我國當前的教育理念中,音樂教育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而把中心放在了德育、政治、思想的教育上。這偏離了教育的重心,使初中音樂教學達不到應用的教學效果,學生無法獲得情感、創造、想象等音樂審美的體驗,只是單純、被動地掌握音樂知識。這種落后的教育理念阻礙了教學的發展,也不利于培養合格的音樂人才。
1.運用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選擇合適的歌曲進行課前欣賞。上課前,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將要講授的音樂內容,選擇相關的音樂進行范奏和范唱,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二是充分運用多媒體,實現音樂課堂的網絡化、一體化。在課堂上、利用網絡播放音樂或與之相關的音樂視頻,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中獲得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體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三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上改變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注意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逐漸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方法;四是教師采用分組合作、定期交流等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與合作,在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競爭。
2.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并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
初中生具備自我意識,初中音樂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為之提供相應的平臺。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設置更多的交流平臺,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并給予點評和指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且利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科學的學習指導,還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自主學習興趣。另外在課下,教師要組織一些相關的課余活動,如音樂表演、音樂知識小競賽等。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搭建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3.創立獎勵機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學生因成功獲得一定獎勵時,學生內心會感到喜悅并且能激勵學生再接再厲,取得更大的成功。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創立獎勵模式,在學生創作取得成績時給予適當的獎勵,使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喜悅與成就感。這樣可以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并激勵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繼續探索創新。
4.多引入流行音樂的欣賞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電子產品被引入人們的生活當中。學生可以隨身攜帶移動音樂播放器,聽音樂十分方便。初中生處于人生成長階段的早期,對新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們在聽音樂時更愿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但是這僅僅是單純的消遣,很少能夠上升到音樂鑒賞的層面上。音樂課的開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矛盾。所以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師選取鑒賞歌曲時,可以投其所好,選擇初中生普遍喜歡的流行音樂。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審美興趣,又符合課堂教學創新的要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創新是時代進步與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當今社會,教育模式的創新也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初中音樂創新教學是時代的要求。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要正視當前面臨的教學問題,大膽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合格的音樂人才。
[1]姚靚.淺析初中音樂創新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 (33):42-43.
[2]陳竹.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學的相關分析[J].考試與評價,2014(12):44.
[3]黃琳琳.淺議新時代初中音樂教學的創新途徑[J].音樂大觀,2012(11):77.
[4]喬福燕.初中音樂創新教學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 (20):70.
·編輯 趙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