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貴陽市第三十四中學)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何艷
(貴陽市第三十四中學)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將新課程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師的心中,這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也走向多樣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隨之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在這教學改革已成必然之勢時,我們在實踐的道路上艱難地探索著,怎樣運用有效的教學理念研究有效的教學策略,這正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我們需要繼續探索新課程標準,實現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提高教師的執教水平。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使學生以極佳的心理狀態參與教學活動。因此,課堂上教師要精神飽滿,感情充沛,采用親切的教態、溫和的語言和巧妙的方法,結合學情,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以誘導參與、催促思維。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成為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良師益友。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課堂上,教師的幽默、風趣、博學,容易與學生心靈溝通。平等對待學生,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讓學生沒有心理上的壓力而敢于發言,提出疑惑。不能一味地壓制學生的思維,要把自己的認知灌輸給學生。
在學習時,學生能發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這是他們主動鉆研學習的表現,他們提出的問題往往超越了教師的預案。有的教師死守教案,從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對學生真實的有價值的問題置之不理,對學生有創意的認識隨意否定,這樣很難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疑中產生問題,在疑中產生興趣,才能找到學生的增長點。導入語要結合教學內容,做到入情入境,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利勢導,使教學各環節自然流暢。在教學《故宮博物院》時,我用定時播放的幻燈片顯示故宮全景和故宮布局圖,同時配上歌曲《問情》,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和歷史變遷的滄桑感,在此情景之中加上故宮圖片的直觀影像,自然而然激起學生想要了解故宮、了解中國建筑恢弘氣勢的欲望,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導語創設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激情。
網絡時代,已經不再是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的時代。教師更應勤于學習才能不至于被時代淘汰,才不至于在課堂上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境。只有更深入細致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細致入微地去讀教材,感悟教材,才能在一遍一遍地閱讀與思考中發現新問題、有新的感悟,才能了解作者思想,從而深析內容。通過一字一詞的細心琢磨,認真體會,精心設計,堅持不斷探究的精神,堅持不斷發現與創新投身到語文教學實踐中,并在實踐中堅持不斷地探究,做一個學者型的語文教師,這是時代對我們廣大語文教師的要求。
現代學校教育,往往要求教師做課后反思,教師也常為了應付差事,在網上下載教學反思,或是只是簡單地寫幾句總結。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課后反思,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查找原因,尋求改進辦法,使教學日臻完善。課后反思首先是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反思,通過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使師生溝通更加有效,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互動性,從而提高課堂實效性。其次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通過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認識自我,從而有效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體現自身價值。再次是教學亮點的總結,把教學中的靈光閃現進行總結提煉,使之成為穩定的理性行為,使以后的教學過程更加精彩紛呈。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存在諸多無法預知的因素,課后反思不但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用以指導教學,還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相信經過每節課的自我有效反思,并及時思索應對之策,用永不退縮的進取之心,通過不斷探索,定能不斷上進,最大限度地彌補教育中的遺憾之處。
有效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實施有效教學就要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執教能力。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增強終身學習意識,積極主動參與各類研修活動,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全體學生。每個學生的智力、性格、情感、愛好等都存在著差異,學生的差異性就決定了教學目標的要求、達成是不可能整齊劃一的,教師也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學生。有時要降低標準使學困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讓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