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曄(深圳市龍華新區大浪實驗學校)
學習合作互助小組的教學方式與評價
馬曉曄
(深圳市龍華新區大浪實驗學校)
“學習合作互助小組活動”是根據大浪實驗學校目前生源較差的校情而定的七年級科學備課組里實行的新的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旨在通過對小組學習的整體評價有意識地促使學生互幫互助的學習行為,使后進生的學習時時刻刻有人督促,遇到問題可隨時請教其他組員。
我校的生源較差,每個班里都有好幾位后進生,不管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單憑一位任課老師輔導后進生,難免顧此失彼。把學生在科學這一學科的學業成績、能力傾向等特點分成若干組,讓組員在組長的帶領下互相督促并幫助學習,讓成績一般的中等生有當小老師的機會,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在公開課上熱鬧的合作學習往往流于形式,由于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操作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偏差,所以致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不高。而針對大浪實驗學校的生源情況,應怎樣保證科學合作互助學習小組的效率,使每一位組員在合作互助學習中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呢?又有哪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呢?
1.合作互助學習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安排四到五個學生為一組,學生就比較容易及時準確地發現其他學生是否想要或需要額外的解釋。在合作互助學習小組里,他們就不必躲了,因為這種環境是幫助式的,學生可以在此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別人尋求幫助。一個學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一個問題而答錯了的話,很可能會被大家笑話,而在合作互助學習小組中就不同了,小組組員都抱有一種“我們都是一體的”態度。這就意味著,如果他們中有人不懂的話,組員得到的更多的是幫助而不是嘲笑。
學生往往可以把教師用語轉變成特有的“學生語言”,那些在課堂上沒能掌握教師所教內容的學生往往在與其他問題上意見不一致的學生進行討論爭論時受益匪淺。
2.合作互助學習能增進學生間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際關系
在合作學習所營造的特殊的合作、互助的氛圍中,學生在共同學習與交往中,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交流,培養了彼此間的協作精神。
3.縱向評價提高組間競爭的公平性
由于采取了“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在每一個合作互助小組內體現了較合理的差異,便在全班各小組間形成了大體均衡、可比性強的小組聯合體。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保證在全班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盡管如此,組間差異畢竟還是存在的。而采用縱向評價的方式可把這種差異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1.合作互助學習的注意點
合作互助學習一定要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合作;不要期待學生得出統一的答案(除非只有一個答案),鼓勵不同的表達方式,養成樂于表達的習慣;教師要誘發學生的合作欲望,鼓勵學生多傾聽他人的意見,注意自己情感的正確表露。
2.合作互助學習的兩種形式
課堂上簡單問題的小組校對,這樣若發現個別問題可及時解決訂正;難題的組內探討,不同方法的相互交流,一般的課外作業的訂正工作可以交給作業完成最好的一位組員負責,教師只要教給這幾位組員主要的注意點就可以了。
3.兩種表格
“科學合作互助學習小組測驗成績反饋表”適用于每次測驗。表格包括每個合作互助學習成員的學號、組號、每位成員的當次測驗成績及前一次測驗成績、每個合作互助小組的當次測驗平均成績及前一次測驗的平均成績、每個學習小組的成績提高率及加分情況等。
“科學合作互助學習小組測驗學期得分匯總表”包括每個合作互助學習成員的學號、組號、每位成員的每次測驗加分及學期加分匯總數。
1.摸底考試。由于教師對七年級的學生還不太了解,必須進行一次摸底考試,然后以成績為主要依據分組。考前不明確告訴學生摸底的分組目的,只告訴學生本次的考試是為了讓學校了解他們的學習水平,避免有的學生為了組里多一位優生而故意把分數考低,這樣就保證了分組依據的客觀性。
2.課任老師有意識地觀察學生,找出有領導能力的學生,以備當小組長。
3.分組。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理,結合摸底成績,把學生分成四到五人一小組。組里一般配有一位學優生,一位學困生,兩到三位中等生,其中包括一位組長。
4.在班級里,按小組分塊,安排好科學課座位。如果能獲得班主任支持,在實際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平時上其他課程時也是按這個座位表坐,讓組內成員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交流。
5.告訴學生他們每組的摸底考試的平均分,并讓學生明白摸底考平均分將是他們組的起始分,以后的每一次測驗都將以前一次成績為標尺計算提高率,每次考試小組進步一個百分點,就加一分,退一個百分點就減一分,但期中考、期末考將以前一次的大考為標準。
6.每次測驗完,教師要向學生出示小組前一次的成績平均分、本次測驗的成績平均分和提高的百分點及加的分數,以此勉勵組員。若某組進步或退步較大,應幫他們分析組內拉分或拖分的人及原因,并有針對性地鼓勵獲得成功的組或與學生商量避免失敗的對策。
課堂內的互助小組活動效果一般不計入加分。一則減輕教師負擔,二則平時的測驗情況也能反映小組的合作效率。但教師可組織一些以小組為單位的活動,如搶答、小組競賽、小組校對習題、遇到簡單問題鼓勵組內解決等,甚至課外個別較簡單的作業訂正都可放手讓小組成員自己去解決。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