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玉鳳(廣西南寧市新民中學)
圓的綜合問題及解答方法之研究
甘玉鳳
(廣西南寧市新民中學)
初中時期的數學知識太過于抽象,相對于小學時期的數學知識,初中數學增加了難度,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很容易產生無趣感。初中數學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就是圓的理解與分析,通過結合生活上的小知識,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發現相關的學習規律,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學習和喜歡學習,還可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擁有豐富的思考經驗,對以后學習數學有更好的幫助。
初中數學;圓;綜合問題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就越來越小了。在小學時期,學習數學經常可以為小學生帶來一定的自豪感,但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數學帶給他們的是一定的挫敗感。初中數學會接觸到更多的難點或重點的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克服困難進行學習,但在這其中也要求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主要是對圓的綜合問題以及它的解答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
圓是一種幾何圖形。根據定義,通常用圓規來畫圓。同圓內圓的半徑長度永遠相同,圓有無數條半徑和無數條直徑。圓是軸對稱、中心對稱圖形。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同時,圓又是“正無限多邊形”。當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時,其形狀、周長、面積就越接近于圓。同其他的圖形相比,圓形是一個有規則的圖形,在人們生活中隨處可見。
1.找到圓的圓心
相比較其他的圖形,圓心是圓形特有的標志。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先讓學生確立圓的圓心,因為要想畫好一個圓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圓心,通過對圓心的確立,可以判斷出任何一個圓都是對稱圖形。在課堂上,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可以通過游戲的引導,讓學生自主發現圓心,這樣不僅可以加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為學生創建快樂的學習環境。例如,教師在上課前讓學生準備好圓規、直尺、白紙、鉛筆以及橡皮等用品。在課上,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繪畫,并將畫完的圓形沿著一條線進行對折,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半圓,然后打開并標記,再進行一次對折并標記。之后,教師向學生展現兩處標記的中心點,而這個點就是圓形的中心點。這樣,學生也可以自己動手找到圓的圓心。在發現圓的圓心后,可以讓學生沿著中心點進行無數次的對折,并且研究它們的規律。自己動手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圓形知識的了解,更為學生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
2.根據中心對稱研究問題
經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對圓形的相關知識也有了一個深層次的理解與運用,所以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接著圓形的中心對稱性來講解,并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圓形的特點。根據前面學習過的知識可以知道,中心對稱圖形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一個對稱中心,并且沿著對稱中心進行對折可以將圖形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所以,按圓心上的任意一條線對折就是圓的直徑,它的一半就是半徑。同樣,任意一條圓的直徑都可以平均地把圓分成兩個半圓,學生經由中心對稱的知識可以認識到圓更深層次的知識。例如,可以將圓形與其他圖形相比較,像矩形的中心點,每個中心線分成的形狀都不一樣,而且對稱線也不盡相同;正方形與圓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如正方形的四個邊是相同的,但它的對稱線不相同,但圓的任意一條中心線都可以將圓分成相同的半圓。
3.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在了解過圓的性質和特點后,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運用和解決問題,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的理解與運用,從而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當然,教師也可以將圓形知識與其他幾何知識結合到一起,利用不同圖形的特點與知識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將圓形知識同正方形結合到一起,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析,如:正方形的周長為24厘米,以其中一個定點為圓心,以正方形的邊長為半徑畫圓,那么這個圓的半徑、面積分別是多少?這道題就是將其他的幾何圖形與圓形結合到一起的問題,只要先求出正方形的邊長就能知道圓的半徑,就可以根據公式求出圓的面積。結合圓形的特點,由教師進行引導的學習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
圓形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是一個簡單又很復雜的圖形。古時候的人們最早接觸到的圖形就是圓形,像一些圖騰的形狀、打造石器的形狀以及裝飾品的形狀都接近圓形。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圓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多,有的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還有的是后人在不斷發展中發明出來的。圓不僅裝飾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教學生學習圓形的相關問題,有助于學生運用圓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趙鳳梅.初中數學中圓的教學有效實踐分析[J].成才之路,2014(34):75.
[2]石飛虹.圓的生活意蘊與數學理解:兼思考初中數學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5(7):21-22.
[3]林鄭娜.初中數學解題中《圓》中易錯問題例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4).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