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珠興(福建省福清市江鏡初級中學)
淺議初中鄉土歷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陳珠興
(福建省福清市江鏡初級中學)
鄉土歷史資源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導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鄉土歷史教學是對現在歷史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深化,有益于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引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重視。因此,教師要善于搜集和積累地方史料,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融入鄉土歷史文化,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
鄉土歷史;鄉土歷史資源;初中歷史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而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對歷史信息的掌握不完全,加之學生缺乏對歷史知識的分析與探究,僅靠課本上的知識來了解歷史是遠遠不夠的。根據教育部2011年版歷史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的課程開發與利用建議,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多方面開發和利用校外歷史課程資源,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與感悟。因為“教師是課程和教學的實施者,同時也是開發者”,下面我就以福州鄉土史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初中鄉土歷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1.搜集整理文字的鄉土歷史資源
要開發鄉土歷史資源,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搜集整理文字的鄉土歷史資源。通過對故鄉鄉土歷史資源的搜集與整理,我們能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鄉土文化的重大意義。以福州鄉土歷史來說,我們通過閱讀那些整理過的文字,了解那些偉人及其主要的事跡,像閩王王審知保境安民、清廉自律,使當時的閩王國(即福建)出現了“家和年豐,家給人足”的景象;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運動沉重地打擊了英國侵略者;嚴復的譯著《天演論》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同時首次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標準;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研制出“侯氏制堿法”等。這些都是文字的鄉土歷史資源展示給我們的信息。
2.走近非文字的鄉土歷史資源
鄉土資源除了文字記載外,還有很多以非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并在今天也能見到。比如著名的福州傳統工藝三寶——紙傘、角梳、脫胎瓷器,以完美的制作工藝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流傳至今。紙傘,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品種也多種多樣,既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又有現在的裝飾觀賞效果;脫胎瓷器是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漢族傳統藝術珍品;牛角梳,造型美觀,結實耐用,溫潤而不掛發,去垢而不沾,解癢而不痛,深受海內外賓客的喜愛。福州傳統工藝三寶蘊含了福州的傳統文化、地方特色和出色的工藝水平。另外,還有著名的曇石山文化遺址、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學堂等。通過對這些非文字鄉土歷史資源的開發,我們能夠更深刻地了解故鄉的歷史,感受歷史長河的印記。
3.建立數字化的鄉土歷史資源
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了讓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鄉土的歷史,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互聯網提供的歷史教育網站、歷史資料數據庫和圖書館、博物館網站等,為學生提供獲取資源的平臺。比如利用電子設備建立資源共享平臺,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查看鄉土歷史資源,加強學生對故鄉歷史的感悟,從而對初中歷史的學習充滿興趣,懷著一顆探索奧秘的心去學習。比如,我們可以將福州曇石山文化遺址的基本發展歷程以及遺址過去與現在的圖片傳到共享平臺上,讓學生了解故鄉的文化。我們還可以將福州三坊七巷等歷史文化名街的資料上傳,讓學生能夠通過這個共享平臺,親身感受故鄉歷史的發展進程,通過傳統的工藝三寶到現在的新工藝品壽山石雕的發展,學生能深刻地體會到歷史文化的發展對現在的重大作用,從而對歷史學習重視起來,感受歷史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過去性是歷史知識最顯著、也是最根本的特點。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各種教學資源,給予了學生多方面的教學信息,既豐富了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又使課堂的學習充滿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福州歷史悠久,在學生學到“鴉片戰爭”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詳細講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從而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意識到福州人民的光榮歷史,從而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對課堂學習充滿無限的熱情。再比如在學習“中華文化的起源”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文化產生親近感,我們就可以為學生介紹“曇石山文化遺址”。學生對自己知道而不了解的事情總是會充滿更多的興趣,讓他們在充滿求知欲的課堂氛圍中學習,不僅課堂教學的質量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對自己的家鄉也能有更深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鄉土情結。
2.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
初中生的歷史知識有限,在學習中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因此,要使他們完全理解并掌握歷史知識仍有一定的難度。那么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就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適當地進行教學目標的調整,并要積極利用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現在的中考考試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不僅多,還很雜,學生常常會將其搞混,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挑戰。我在進行歷史課的教學時,一直注重將福州的鄉土歷史融入歷史課堂的教學中,比如在學習“黃花崗起義”時,我就跟同學們驕傲地說:“林覺民是福建閩縣人,閩縣也就是現在的福州,他是我們的英雄,也是我們的老鄉。他在1907年留學日本,參加中國同盟會,主張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朝政治。在1911年4月27日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英勇就義時年僅25歲,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以學生附近曾經出現的人物舉例,使學生感覺到歷史不是空洞而枯燥的,它是切切實實存在的,是中華民族不斷積累和沉淀下來的。從而使學生對歷史學習充滿興趣與信心,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的教學要求下,教師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自己所在地區的歷史,感受歷史的價值,我讓學生自己探索“福州傳統工藝三寶”的價值、存在的意義及其發展的進程。學生通過自己搜集資料,查找歷史文獻,并向家人打聽,將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將資料在歷史課堂上與同學分享,進行互動交流,發表自己的感想,為祖先們的偉大智慧感到驕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體會到了福州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歷史的價值,從而有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也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將“教師教”變為“學生學”,進而有效地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4.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滲透
讀史使人明鑒,將福州鄉土歷史教學融入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林則徐的名言,也是福州城市的精神。福州的十大城市名片為:馬尾船政、林則徐、三山兩塔一條江、鼓山、閩劇、溫泉、青云山、壽山石、曇石山文化遺址、三坊七巷,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學生介紹他們熟悉的地點、事物,能夠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福州歷史的內涵,加強學生對故鄉歷史的情感體驗,從而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意義,同時根據福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總之,將福州鄉土歷史融入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歷史知識,提高歷史思維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加強對故鄉歷史的情感體驗,感受故鄉歷史的價值,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通過對鄉土歷史知識的了解,感受到整體社會的變化,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宣傳家鄉、建設家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因此,在枯燥乏味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鄉土歷史知識,有利于學生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使學生為城市文明的傳承與創新做出積極的努力,也更好地促進我們的歷史教學。
[1]福州歷史編寫組.福州歷史[M].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譚燦良.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9).
·編輯 杜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