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輝華(福建省南平市建陽第二中學)
基于性別差異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曾輝華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第二中學)
性別差異造成女生學習地理的主觀情緒低于男生,女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也不如男生。教師需要抓住男女性別差異對地理學習的影響,消除性別差異和性別偏見,實施“因性教育”,對地理教材進行二次開發,重視發展女生的非智力因素,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性別差異;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雙重角度看,男生強于邏輯推理,擅長理科。女生擅長表達和記憶,強于文科。而高中地理學科兼具文理科特點,思維差異對地理學習結果產生極大影響,表現為男生學習成績優于女生。男生和女生對地理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男生對地理的興趣極高,而女生認為地理是最難的文科綜合學科之一。因此,筆者基于男女性別差異,對基于性別差異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由于性別差異的影響,男女學生對不同模塊知識的主觀感受也存在較大差異,多數女生認為自然地理和區域地理的難度最大,人文地理學習難度低,對人文地理的興趣高于男生。而男生雖然認為自然地理的難度較高,但是對自然地理的興趣程度高。根據男女生對不同模塊的主觀感受不同,教師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1.注重自然地理的原理性
自然地理對邏輯推理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女生對該部分知識的興趣較低,教師應做好以下兩點教學。一是幫助學生從已知向未知轉變,培養女生的地理思維。認知學習理論認為直接經驗有助于掌握規律性知識,直接經驗越豐富,對學生的學習越有利。自然地理知識多為揭示自然和生活現象的知識,學生具有大量直接經驗,女生對生活常識也更加關注。教師可抓住女生的直接經驗豐富特點,幫助學生掌握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二是讓學生學會應用地理知識,建立心理邏輯。地理教學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地理事物的內在邏輯聯系,由于女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差,教師應幫助女生將物理邏輯轉化為心理邏輯,女生認為自然地理難度較高的關鍵也在于女生沒有將地理結合物理知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講解“大氣”運動時,教師可將圖像作為載體,讓學生在頭腦中展現大氣運動過程,構建大氣運動景象。
2.關注人文地理的生活性
一是滲透地域文化,提高男生的感性思維。地域文化經歷長期的歷史積淀,是地方的獨特精神和氣質,并滲透于地域內各個方面,直接影響人的性格、行為。將地域文化滲透至人文地理教學可豐富男生的情感,使男生結合地域文化事實開展學習,拉近男生與人文地理的距離。
例如,介紹《地域文化與城市發展》時,教師可播放城市的代表歌曲,讓學生猜測音樂所屬地域,并闡述猜測依據。或者讓學生觀察自己所住區域古老建筑的特點,分析建筑設計的內在原因。通過對比建筑風格感受文化間的差異,也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二是采用活動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活動教學的本質是發現和探究,既讓學生在調查、分析的過程中習得知識。活動教學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例如,講解《城市內部結構》章節時,筆者以小組為學習單位,要求小組對城市進行調查,本次活動課以后,男生學習人文地理的積極性和興趣更加高漲。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差異的兩個主要方面,男女學生學習地理的差異更表現在非智力因素差異,并且在某種情況下,非智力因素決定了學習地理的效果。因此,教師不僅需要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提高女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營造教學環境情感,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將苦學變為樂學。
1.培養興趣
興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內容,中學地理新課標也明確提出“教學應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要求,教師也需要分析女生對地理的興趣點,“由點帶面”,擴展女生對地理的興趣范圍。
例如,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情況下,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收集地理小知識或小故事,在課堂上分享給其他學生。另外,教師還應結合女生的優勢開展教學。例如,女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好,教師可將地理教學結合古文詩詞,吸引女生的興趣,激發女生的好奇心和聯想能力。如,介紹海拔與氣溫變化的關系(每上升1000米溫度降低6℃)時,教師可結合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介紹地勢對氣溫的影響,進而造成山上和山下桃花花期不同的地理現象。
2.增強信心
對地理的興趣不高以及地理成績較差導致女生學習地理的信心低于男生,部分女生甚至出現焦慮癥狀。因而教師應幫助女生樹立信心,發揮女生學習地理的潛能,促使女生大膽思考,勇于創新。良好的信心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形成穩定的學習動機。首先,教師應多采用鼓勵、表揚方式,讓學生找到學好地理的信心,或者讓女生擔任地理課代表,發揮模范榜樣的作用,帶動其他女生。幫助女生正確分析地理成績差的因素,將女生的成功歸于對地理的理解能力以及努力,將失敗的原因歸于知識不扎實、努力不夠,鼓勵女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教育平等不僅是學齡、學情差異,還包括性別差異。教師應重視性別差異對學生學習地理以及地理教學產生的影響,并深入分析男女學生的性別差異引起對學習地理的心理變化,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開展性別差異教學。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刻板印象,真正實現公平教育。
[1]吳星星.基于性別差異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2]郭新.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8):65.
[3]胡英山.高中地理課堂性別差異化教學的實驗探索[J].新課程學習:下,2013(2):18-19.
[4]徐志梅,袁孝亭.高中生地理空間能力水平差異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2):90-94.
·編輯 孫玲娟